作为全球非常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之一,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每年吸引数万名学子参与。2025年赛事在延续经典赛制的基础上,新增多项规则变化,对参赛团队的规范性和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结合COMAP官网最新公告,从赛事核心信息、2025年新变化、关键时间节点、报名规则、奖项设置五大维度,为参赛团队提供一份备赛指南。
一、赛事核心信息:从历史到赛题的全景解析
1.1 竞赛概况
- 主办机构: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始于1985年(MCM)和1999年(ICM),至今已成为覆盖数学、物理、工程、社会科学、经济等多领域的国际赛事。
- 参赛规模:2024年吸引全球28931支队伍参赛。
- 核心特点:强调原创性、团队协作、跨学科融合,要求3人团队在4天(96小时)内完成全英文论文,解决开放式现实问题。
1.2 赛事分类与赛题类型
竞赛分为MCM(数学建模竞赛) 和ICM(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共6道赛题,团队可任选一题作答:
- MCM:
- A题(连续型):涉及工程、物理等领域的连续变量建模,如流体力学、优化设计;
- B题(离散型):聚焦算法设计、图论等离散数学问题,如路径规划、网络优化;
- C题(大数据):要求基于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需掌握数据挖掘工具(如Python、R)。
- ICM:
- D题(运筹学/网络科学):结合网络模型与系统优化,如供应链管理、社交网络分析;
- E题(环境科学/可持续):关注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议题,需融合环境科学理论;
- F题(政策分析):针对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如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经济调控模型。
二、2025年赛事新变化:五大关键点需重点关注
COMAP官网2024年秋季公告显示,2025年赛事在提交流程、论文规范、AI工具使用等方面迎来重要调整,直接影响参赛资格与评审结果:
2.1 全新在线提交流程
- 提交平台:启用新网址,需填写团队控制编号、顾问ID及赛题选择,建议提前熟悉界面操作。
- 材料要求:提交时需同时上传论文PDF与AI使用情况报告(新增要求),未提交报告将被标记为“不完整参赛”。
2.2 论文页数限制收紧
- 总页数限制:所有提交材料(含摘要、正文、附录、代码、参考文献)统一限制为25页,超页将直接扣除评审分数。
- 格式规范:字体不小于12号,单倍行距,图表需嵌入正文,附录仅可放置必要代码与数据。
2.3 AI工具使用新规
- 强制申报:使用ChatGPT、Copilot等生成式AI工具时,需在报告中明确说明工具名称、使用场景(如文献综述、代码调试)及内容占比。
- 违规后果:未申报或过度依赖AI(如直接生成模型公式)将被判定为“剽窃”,取消参赛资格。
2.4 注册流程简化
- 两步注册:指导老师需先完成“顾问注册”,再创建“团队注册”,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全程线上完成。
- 信息核对:团队成员姓名、学号需与学生证完全一致,比赛期间不得更换队员(可删除退出成员)。
2.5 评审标准升级
- 创新性权重提升:冠名奖(如INFORMS Award)将优先考察模型的原创性,而非仅关注结果准确性。
- 跨学科能力:ICM赛题(尤其是E题、F题)需体现多学科理论融合,单一学科模型难以获得高评级。
三、2025年关键时间节点:精确到小时的时间管理表
事项 | 北京时间 | 注意事项 |
---|---|---|
报名截止时间 | 2025年1月24日 04:00 | 指导老师需完成缴费(100美元/队),逾期不可补报 |
赛题发布时间 | 2025年1月24日 06:00 | 官网(comap.com)及竞赛平台同步开放下载 |
比赛结束时间 | 2025年1月28日 09:00 | 倒计时最后1小时提交可能拥堵,建议提前30分钟完成 |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 | 2025年1月28日 10:00 | 以COMAP服务器时间为准,超时提交视为无效 |
成绩公布时间 | 2025年5月31日 前 | 可通过顾问账号查询,获奖证书将发送至邮箱 |
四、报名与参赛规则:避坑指南与合规要点
4.1 组队要求
- 成员资格:3名同一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含专升本),允许跨专业组队,不允许跨校或研究生参与。
- 指导老师:需为该校教职工或在读研究生,负责注册、缴费及材料审核,可指导多支队伍。
4.2 费用与支付
- 报名费:100美元/队(约合人民币780元,以实时汇率为准),仅支持Visa/Mastercard信用卡支付,不接受支付宝/微信。
- 发票获取:缴费后在官网下载电子发票,无纸质版,需留存以备学校报销。
4.3 参赛禁忌
- 严禁行为:
- 与队外人员讨论赛题(包括往届选手);
- 抄袭论文或代码(查重系统将比对全球历年参赛作品);
- 比赛期间发布赛题或解决方案至社交媒体(COMAP将实时监控网络)。
- 常见违规后果:
- 轻微违规:标记为“Unsuccessful Participant”(无证书);
- 严重违规(如AI未申报、跨校组队):永久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学校。
五、奖项设置与认可度:从O奖到备赛策略
5.1 奖项等级与获奖比例
奖项等级 | 简称 | 获奖比例 | |
---|---|---|---|
冠名奖(如INFORMS Award) | - | 从O奖中遴选 | |
特等奖 | O奖 | 0.12% | |
特等奖提名奖 | F奖 | 1% | |
一等奖 | M奖 | 7% | |
二等奖 | H奖 | 22% | |
成功参赛奖 | S奖 | 65% |
5.2 高性价比备赛建议
- 选题策略:
- 数学基础强→MCM A/B题(连续/离散型);
- 编程与数据处理能力强→MCM C题(大数据);
- 跨学科背景(如环境、政策)→ICM D/E/F题。
- 团队分工:建议1人主攻模型构建,1人负责编程实现,1人专注论文撰写,赛前进行3次以上模拟协作。
- 材料准备:提前制作AI使用报告模板、论文格式模板(严格遵循25页限制),熟悉新提交平台操作。
最后,建议参赛团队从现在起锁定目标赛题、打磨协作流程、吃透新规细节,在96小时的极限挑战中展现中国学子的学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