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留学生考公考编的圈子可真是不平静。政策风向变化频繁,尤其是上海最新发布的选调生新规,直接在留学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上海选调生新规:留学生被挡在门外
2025 年 9 月 9 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了《上海市 2026 年度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这份公告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彻底击碎了不少留学生对上海选调生的期待 —— 从 2026 年起,上海选调生的招录对象被明确限定为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留学生被完全排除在外。
今年上海选调生计划招约 400 人,仅限以下四类国内应届生:
- 北大、清华、复旦等 44 所顶·尖 985 高校毕业生
-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30 所高校 “双一·流” 学科硕士及以上
-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 22 所上海本地 “特别优·秀” 高校毕业生(比 2025 年减少 7 所)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 3 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硕士及以上
对比去年的政策,今年的公告里完全没有 “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毕业生” 的相关表述 —— 意味着留学生彻底无缘上海选调生。
其他省份的情况
北京:换了赛道
2026 年起,留学生不能参加北京定向选调,但可以报考 “优培计划”(事业编制),例如北京市属科研院所、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岗位等。不过门槛不低:QS 前 100 硕士,且本科必须是国内 “双一·流” 高校。
广东:机会变少,但没消失
自 2025 年起,广东选调生公告删除了 “国(境)外知名高校” 的报考范围,2026 年延续这一政策。不过,深圳、广州等地的 “急需紧缺专业目录” 岗位(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仍对留学生开放,部分岗位还单独设通道。
四川: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
四川 2025 年起不再面向留学生招录定向选调生,2026 年继续如此。但成都、绵阳等地的 “蓉漂计划”“绵州育才计划” 依旧欢迎留学生,尤其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人才。
浙江:加了一道 “政治题”
2026 年浙江定向选调没明确禁止留学生,但新增 “政治理论测试”,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笔试总分的 30%,留学生需要额外准备。
留学生的替代路径
虽然选调生路收紧,但想进体制的留学生并非无路可走:
- 国考涉外岗位:国·家·级单位对留学生依旧友好。例如,2025 年财政部拟录取的 80 人中,有 10 名是留学生。
- 央国企与事业单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在这里是加分项,岗位数量也不少。
专属讲座:帮你规划 “铁饭碗” 之路
如果你对考公考编感兴趣,但又不知道怎么起步,别担心!
10 月 18 日,我们准备了一场专门针对留学生的讲座 ——
“海归考公考编:留学生专属的‘铁饭碗’规划指南”
蒋老师将在讲座中分享:
- 留学生考公考编的上岸策略
- 海归的独特优势
- 如何打破信息差与偏见
- 为你量身定制备考时间规划
无论你是已经回国,还是正在留学,这场讲座都能帮你理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