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移民政策正围绕“产业需求”与“社会融合”双向调整。2025年新政既为高技能人才开辟快速通道,也对投资移民设置更严审核标准,不同群体需精准匹配路径,才能高效实现落地规划。
技术移民的“定向宽松”特征显著。2025年延续并升级“高科技人才签证(E-7-4)”,将适用领域从半导体、生物医药扩展至人工智能、新能源,配额较去年增加35%。符合条件者可直接申请“绿卡”,无需工作满5年的前置要求,还能享受子女入学优先、购房免税等福利。语言门槛也更灵活,英语雅思6.0或韩语TOPIK 3级可二选一,部分紧缺岗位(如芯片工程师)甚至可免语言考核,凸显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投资移民迎来“门槛上调与区域倾斜”。传统的“公益事业投资移民”最低金额从5亿韩元涨至7亿韩元,且需持有资金满5年;而“地方经济振兴投资移民”则维持3亿韩元门槛,但仅限仁川、大邱等非首都圈地区。新政新增“投资+就业”联动要求,投资者需为韩国本地创造至少2个全职岗位,资金来源证明也需追溯至3年前,严防“空壳投资”。
居住类移民的“年限优化”值得关注。持有“工作签证(E-9)”的外籍劳动者,在韩累计居住满10年且韩语TOPIK 4级达标,可申请“居住资格(F-2)”,满2年后再转永居;而“结婚移民(F-6)”则需通过“社会融合考试”,考试内容新增韩国传统文化理解模块,通过率较2024年提升12%,降低家庭团聚的融入难度。
流程合规是关键。所有学历需经韩国教育部认证,技术移民者需提供过往3年工作项目证明;投资移民需提交详细的资金流向报告,避免短期转账。值得注意的是,首尔市对永居者的“居住义务”要求更严,每年需在韩停留满183天,其他地区则放宽至90天。
韩国移民正从“单一吸纳”转向“精准匹配”,契合产业需求、选对投资区域、做好语言与材料准备,是顺利融入的核心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