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5-26 申请季进入关键阶段,加州大学 UC Application 系统已于 8 月 1 日开放创建账号,并将在 10 月 1 日至 12 月 1 日 接受正式提交。对于计划申请 UC 系统的同学来说,这两个月是关键期。
很多家庭把 UC 系统和 Common App 混淆,其实两者在设计逻辑和填写细节上有很大不同。今天我就结合最新的申请规则,带大家梳理一遍 UC 系统的流程和注意点。
一、账号创建
-
官网入口:apply.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
-
注册时请使用一个长期可用、无屏蔽风险的邮箱(Gmail/Outlook 较稳妥),避免学校邮箱因防火墙错过关键信件。
-
填写入学学期、身份(大一新生/转学),完成后即可进入系统主页。
👉 顾问提醒:邮箱是整个流程的核心纽带,建议学生和家长共同绑定,避免错过系统通知。
二、UC申请的八大部分
UC 系统分为 8 个版块:
-
About You(个人信息):姓名、国籍、家庭背景等。
-
Campuses & Majors(分校与专业):最多可同时申请 9 个分校,其中8个分校都可选两个专业。
-
Academic History(学术历史):从 7-8 年级课程到 12 年级的所有成绩,注意 In Progress 和 Planned 的区别。
-
Test Scores(考试成绩):AP、IB、托福/雅思等。
-
Activities & Awards(活动与奖项):最多可填 20 项,分类清晰,避免重复。
-
Scholarships & Programs(奖学金与项目):国际生通常机会有限,但仍需如实填写。
-
Personal Insights Questions(文书题目):从 8 题中选 4 题,字数 250–350,强调个性化表达。
-
Review & Submit(检查与提交):可打印 PDF 进行全局检查,再支付申请费提交。
三、常见误区提醒
-
课程与成绩:中国高中体系学生要特别注意学分换算和课程归类(英语、数学、外语等),错误填报会影响评估。
-
专业选择:UCLA 只允许选择一个专业,没有备选;UCSD 需要额外填写住宿学院排序。
-
活动描述:避免“流水账”,应突出行动与影响力,350 字限制要求简练有力。
-
文书答题:UC 不看长篇大论,而是看具体例子与自我反思,避免只列成就。
四、提交与审核
提交前建议:
-
至少三轮检查:学生本人、家长、顾问。
-
PDF下载保存:方便留档,未来转学或签证材料也可能用到。
-
费用计算:国际生申请费 $95/校,根据勾选数量自动累积。
五、顾问视角:UC申请策略
-
直申 vs 转学:UC 系统对国际生直申竞争激烈,但转学录取率相对友好(尤其是 TAG 项目),家庭需提前规划路径。
-
文书准备周期:建议 9 月前完成初稿,10 月集中修改,避免与校内学业冲突。
-
录取数据参考:UC 公布的分校录取率差异大(如 UCLA <10%,而 Riverside >60%),学生需结合 GPA、标化成绩和专业偏好进行平衡选择。
结语
UC 系统的填写看似流程化,但每个环节都藏着细节和风险点。一个错漏,可能导致申请资格被取消。对于国内体系背景的学生,如何准确转化成绩单、展现活动亮点、把握文书的写作逻辑,都是需要专业规划的地方。
如果你在 UC 填写过程中遇到卡点,或者想对比 直申与转学 的适配性,欢迎联系我(俞老师),我会结合你的背景,提供最合适的申请路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