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均分证明”:善用信息差,主动说明情况
英国大学在审核中国学生的成绩时,虽然有一定了解,但面对众多国内高校,他们难以完全掌握每一所学校的评分严格程度。因此,如果你来自一所给分严格、普遍分数偏低的学校(尤其是一些知名但压分的985/211院校),仅仅提供成绩单可能不够有说服力。
-
建议做法:主动开具一份“均分证明”(或称“排名证明”)。这份证明可以说明你在专业内的排名百分比(例如,排名前5%或10%),并简要解释学校的评分政策相对严格。这能为招生官提供更全面的背景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公正地评估你的学术能力
。 -
如果因均分问题被拒:可以尝试通过邮件与学校进行有理有据的沟通(Argue),解释情况并提供支持证据,有时能扭转局面。
📌 二、关于“推荐信”:挖掘资源,善用关系
推荐信在申请中,尤其是申请D尖名校时,其作用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
“特殊”推荐信的价值:如果你有特殊渠道的推荐资源,一定要善加利用。例如:
-
-
校友推荐:特别是来自你所申请学校校友的推荐,他们的背书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
“大牛”推荐:推荐人如果是在其领域内有较高国际声誉、与目标院校有学术合作或联系的人士,其推荐信分量会重很多。相比之下,仅在国内有名气但与国外学术界联系不强的推荐人,效果可能有限。
-
📌 三、关于“文书”:精心策划,敢于展示
文书(Personal Statement)是你向学校展示自己独特性的重要机会,绝不是简单罗列经历。
-
转变思路:写文书不是完成一道诚信问答题,而是一次自我营销。它就像是你的“广告页面”,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策划和包装。
-
内容要有深度和亮点:避免堆砌枯燥的学术词汇和同质化的经历。努力挖掘那些能让你与众不同的故事和见解,思考你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你,并与你申请的专业产生联系。目标是让招生官感到惊喜:“哇,这个人有点不一样!”
-
打破刻板印象:努力通过文书打破招生官可能存在的对申请者的刻板印象,展示一个全面、生动、有血有肉的形象。
📌 四、关于“选校策略”:突破限制,勇敢尝试
在申请策略上,不要过早地自我设限。
-
不要完全相信“Q威”判定:一些中介机构出于其业务模式或认知局限,可能会低估你的潜力。他们的“保守”建议有时并不准确。
-
合理C刺:如果你的背景成绩基本达到学校专业往年要求的基本线,就值得果断尝试申请。每年的申请形势都有变化,不同专业的竞争程度也不同。
-
调整心态:申请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不要害怕被拒,每一次尝试都能帮助你更清晰地定位自己。很多最终拿到名校Offer的学生,都有过被“判定”为不可能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