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前瞻从“移民跳板”到“人才精选”——政策急刹后的新游戏规则
一、总量逻辑:签证进入“配给制”时代
1.
数字速览
2025 年联邦学签硬上限 43.7 万份,较 2024 年再砍 10%,相当于 2023 年峰值的 60%。
实际批签率已跌至 33%(2025 前 4 月),创 2000 年以来新低;境内续签平均 173 天,境外通道反而更快。
中国籍申请人因材料规范、资金充足,拒签率仍维持在 12-15%,显著低于印度市场(>40%),但“配额竞争”取代“材料竞争”成为 矛盾。
2.
省级“粮票” PAL/TAL
2025 年起本硕博一律先拿省级证明信(PAL),各省把配额切成“高校块”和“学院块”,安省 116,740、魁省 72,977、BC 省 53,589,三足鼎立;草原与海洋省配额少但竞争弱,成为“曲线救国”新选项。
研究生首次被纳入限额,全国硕博配额 73,282 份,占总量 16.8%,虽仍高于其人数占比,但“无上限红利”正式终结。
二、门槛抬升:语言、资金、专业三线收紧
1.
语言
毕业工签(PGWP) 起强制提交语言:大学类 CLB7(雅思 6/6/6/6),学院类 CLB5;托福、PTE 同效,但成绩有效期从 2 年缩至 1 年。
部分热门大学(UBC、McMaster)2026 Fall 已预告本科直录雅思 6.5(单项≥6.5),预计将成为头部校“隐形标化”。
2.
资金
生活担保证明 2025 上调 11% 至 22,900 加元(≈11.8 万元),且对≥5 万加元资产须附“资金来源说明”+ 赠与公证;GIC 额度维持 10,000 加元,但银行流水需覆盖 6 个月而非 4 个月。
3.
专业
大专层次 PGWP 与“紧缺职业”挂钩,2025 版清单仅保留医疗、STEM、技工 178 个专业;本科及以上暂不限制,但移民打分已开始向“对口专业”倾斜。
三、移民通道:从“全民欢迎”到“精选高潜”
1.
联邦层面
移民计划 40% 永居名额给境内候选人,硕博、法语、STEM 成为“高分三件套”。
魁省暂停两大留学生移民通道(PEQ 变政),倒逼法语申请人转战联邦 EE 或外省提名。
2.
省提名(PNP)
安省、BC 省已把“紧缺专业 + 硕博学历 + 雇主 offer”设为优先,2025 上半年硕博省提名邀请分数同比降 6-9 分,出现“申请人少、邀请分低”的窗口期。
草原四省(阿、萨、曼、纽)推出“一毕业即提名”试点,只要专业在紧缺列表、CLB7、Job Offer ≥ 6 个月,即可无工作经验省提名,预计 2026 年向全国推广。
四、市场反馈:申请量暴跌后的“错峰红利”
1.
供给端
2025 前 4 月全球学签申请量同比 -30%,较 2023 峰值 -70%;南亚市场退坡最明显,中国申请量仅 -8%,占比从 18% 回升至 25%,重新成为生源国。
公立学院出现“招生缺口”,Centennial、Conestoga 等 2025 Fall 部分专业 7 月仍开放申请,罕见“补录”。
2.
需求端
家庭决策周期拉长,但“移民确定性”权重首次超过“排名”,出现“宁要草原省提名,不要多大无着落”的择校倾向。
留学-移民一体化产品(“2 年学院 + 雇主担保 + 省提名”)单价上涨 30% 至 40-45 万元,仍一位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