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业适应:从 “被动接收” 到 “主动衔接”
第·一周务必参加学校的国际生迎新会,领取校园地图、课程表模板,重点记录图书馆预约流程、教授办公时间。遇到语言障碍可利用学校资源:语言中心的免费一对一辅导、专业课的课件提前索要(标注重点词汇),笔记推荐用 “康奈尔法”,右侧预留疑问区,课后及时向助教请教。
二、生活扎根:3 步搞定 “生存刚需”
首先办理当地证件:落地 7 天内激活签证,申请居留卡(部分国家需预约)、健康保险卡(保存理赔流程);其次熟悉周边设施:用 Google Maps 标记超市(区分平价超市如 Lidl、高端超市如 Waitrose)、药店(记录紧急用药翻译)、公交站点(下载实时导航 APP);最后控制开支:推荐 “信封记账法”,按餐饮、交通、娱乐分配现金,开通本地银行账户(选择无月费的学生账户)。
三、社交破冰:拒绝 “圈子固化”
课堂外主动参与国际生活动:文化沙龙、志愿活动(如社区支教),既能练语言又能了解本地文化;与同学建立连接:小组作业后主动交换联系方式,周末约咖啡(提前了解对方饮食禁忌);加入兴趣社团:摄影、徒步等社团成员兴趣一致,更容易深交。记住:多数国际生都在适应期,主动开口就是好的破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