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一系列重大变革,多所国立大学合并计划获得批准,将组建规模更大、学科更综合的“超级大学”。这一动向不仅是韩国应对学龄人口减少、地方高校发展困境的战略性举措,也折射出教育资源整合与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江原大学 + 国立江陵原州大学 → 全新“江原大学”,2026年3月正式启动;
国立木浦大学 + 全南道立大学 → “国立木浦大学”,2026年3月开学;
国立昌原大学 + 庆南道立巨昌大学 + 庆南道立南海大学 → “国立昌原大学”,2026年3月开学;
釜山大学 + 釜山教育大学 → “釜山大学”,预计2027年3月完成合并。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海洋类高校的整合——国立韩国海洋大学与国立木浦海洋大学合并,提出“一个国家,一所海洋大学”(1国 1海洋大学)的愿景,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教育与研究平台。
各校在合并后均将推进学科重组与制度创新。例如:
江原大学将构建“一校多区”专业化布局:春川主校区侧重教育与研究,江陵、原州、三陟校区作为产学研合作基地。2026学年总招生人数达6517人,成为全韩招生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
国立木浦大学聚焦绿色海洋产业,并行普通学士与专业学士培养体系,重组类似及重复学科。海洋大学合并后将设立五大跨学科学院,包括海洋移动创新、高端工程融合、未来海洋科技等;更引人注目的是,30%新生可“无专业”入学,一年后自由选择方向。“海技士”资格考证也将向文理工学生全面开放。
釜山大学则尝试融合综合大学与教育大学,探索“韩国式国立教育研究所”模式,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教师
国际化与留学生规模也在扩张
根据韩国教育部最新数据,新“江原大学”现有外国留学生1979人,较去年大幅增长78.6%,学位留学生在国家重点国立大学中数量排名靠前。新江原大学计划2028年将留学生规模扩大至5000人,并配套推出学业辅导、心理支持、韩语考试补贴、AI翻译等服务,降低退学率、提升毕业成果。
为何如此急切推进合并?面对人口下降、首都圈极化加剧、地方萎缩等问题,韩国正通过高校合并优化资源分配,提升地方高校竞争力。政府推动的“Glocal大学 30”计划也鼓励高校整合与转型,对接国家产业战略。另一方面,合并也伴随争议与阻力。例如,忠南大学与公州大学仍在推进合并,但忠南大学本科生支持率仅9%,不少学生反对合并,更希望学校自主改革。
政府与产业界资金支持力度空前多项合并获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真金白银投入:釜山市承诺投入100亿韩元;全罗南道提供243亿韩元配套资金;韩国海运协会更宣布10年内捐赠1000亿韩元;教育部“RISE”计划也向海洋类大学投入474.75亿韩元。
这些“超级大学”能否真正带动地方创新和教育升级?整合过程中如何平衡校区差异、学科传统与创新需求?这一切,仍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