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大学院(硕士课程)的申请,是否需要提前联系教授,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的,这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步。
但这并非100%,具体取决于大学的招生制度。下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为什么必须提前联系教授?(“内诺制”为核心)
日本大学院实行的是“教授内诺制”(内諾制,ないだくせい)。“内诺”即“内部的承诺”,指的是在正式出愿(提交申请材料)之前,必须先获得你未来导师(教授)的同意和接收许可。
这是申请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1. 研究室的“自主权”:日本大学院的教授对其研究室有很高的自主权。招不招生、招多少学生,教授本人的意见占主导地位。如果教授不同意接收,即使你的材料合格,也很可能在材料审核阶段被筛掉。
2. 研究方向的匹配:教授需要判断你的本科专业背景、研究经历和未来的研究计划(研究計画書)是否与他的专业领域以及研究室目前进行的研究项目相匹配。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3. 确认招生名额:即使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他每年的招生名额也是有限的。提前联系可以确认他当年是否有招收硕士生的计划(比如他的博士学生还没毕业,没有名额了)。
4. 申请流程的指导:获得教授内诺后,他/助教通常会给你非常详细的出愿指导,告诉你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注意事项等,能大大提高申请成功率,避免因材料问题被拒。
简单来说,联系教授并拿到内诺,就相当于拿到了申请的“敲门砖”和“半张录取通知书”。
二、不需要提前联系教授的情况(例外)
虽然大多数情况需要联系,但也有一些例外:
1. “统一审查制”或“课程制”:
· 部分大学/研究科(特别是某些文科、经济、法律、MBA专业)不采用内诺制。
· 它们像欧美院校一样,设有统一的招生办公室,通过统一审核所有申请者的材料(成绩单、研究计划书、英语/日语成绩、笔试、面试)来决定是否录取。
· 例如:东京大学的一些文科研究科、京都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以及很多大学的MBA项目等。
2. “大学院入试”:
· 这是指直接参加大学院为日本本国学生举办的修士入学考试。通常要求申请者拥有长期签证(如在日本语言学校或本科毕业),和日本学生一起竞争。
· 这种考试一般不需要提前联系教授,考过即可入学。但缺点是难度极大,竞争激烈,且对日语要求非常高。
3. 某些英文授课项目(SGU/G30):
· 部分纯英文授课的项目可能更倾向于由招生委员会统一决定,但即使如此,提前与心仪的教授取得联系、套磁,表达你的研究兴趣,仍然会对你的申请有巨大的帮助。
三、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联系教授?
最可靠的方法是:仔细查阅你目标大学和目标研究科的官方网站。
1. 找到“招生信息”(入試情報|Admission)页面。
2. 仔细阅读“申请流程”(出願手続き|Application Procedure)。
3. 如果页面上出现类似这样的话:
· “事前に指導教員の内諾を得ること”(必须事先获得指导教员的内诺)
· “必ず志望する教員に連絡を取ること”(务必与志愿教员取得联系)
· 那就意味着必须联系。
4. 如果流程中完全没有提到需要联系教授,只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邮寄材料或在线申请,则可能是“统一审查制”。
如果不确定,最保险的做法就是:联系! 主动联系教授永远不会吃亏。在启动任何申请流程之前,请务必花时间仔细研究你目标大学院的官方网站招生要求。当不确定时,默认规则就是:主动、礼貌地提前联系教授。这是申请日本修士课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