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缩减留学生通道并不意味着体制内不再接受留学生,而是反映了公务员选拔政策调整和人才竞争环境变化,留学生仍可通过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等渠道进入体制内。
选调生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
-
多地取消留学生选调资格:
- 广东省:2025年度选调杰出大学毕业生公告中,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在内的近60所海外高校,集体从选调高校范围中消失,仅部分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可报。
- 山东省:2025年度选拔录用选调生公告中,定向选调和常规选调对象均删除了“面向国外高校、海外高校毕业生”的字样。
- 山西省:定向选调范围院校逐步收紧,2022年首次面向国(境)外94所院校招录,2023年缩减至不到70所,2024年不再招录国(境)外院校毕业生。
- 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选调不再招留学生,原本只要求毕业院校在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便可报考的“优培计划”,也新增了留学生本科必须在限定的国内高校(学科)就读的要求。
- 上海市:2026年度选调应届杰出大学毕业生公告中,彻底排除了留学生的机会,面向的对象均为国内高校毕业生。
-
政策收紧的普遍趋势:
- 选调生政策不仅针对留学生收紧,国内大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面临类似情况。多地选调生政策明确将招录范围限定在部分重点高校,且高校名单进一步缩减。
- 一些省份的选调生计划已经完全排除了本科生,仅面向研究生招生。对比2024年和2025年国考招考简章,今年有近60个国考岗位不再招录本科生,而是将学历要求提高到了研究生学历。
选调生政策调整的原因分析
-
人才供给数量攀升:
- 国内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人才供给数量快速攀升。数据显示,国内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4年,高等教育在学人口达到2.5亿。
- 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25年预计达1222万。与此同时,“海归”群体也越来越庞大。据教育部数据,1978年至2019年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656.06万,其中回国发展者达423.17万,占比超过86%。仅2021年一年,回国人数就突破百万。
-
选拔标准提高:
- 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留学生的身份优势被迅速稀释,性价比显著下降。无论是公务员体系还是国央企招聘,都在收紧对留学生的入口。
- 选调生作为党政后备干部选拔的“源头工程”,对政治表现、学历背景、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留学生因在国外学习,可能缺乏国内必修的政治类课程和实践经验,因此在选拔中处于不利地位。
留学生进入体制内的其他途径
-
国考、省考等公务员考试:
- 留学生依然可以通过国考、省考等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这些考试对国内外毕业生一视同仁,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即可参加。
- 留学生一般就读院校排名更靠前,大多都是QS前100、QS前50高校,报考时选择范围更广一些,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
事业单位考试:
- 事业单位考试也是留学生进入体制内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公务员考试相比,事业单位考试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且招聘岗位更多样化。
-
央企社招等渠道:
- 一些央企和国企也会通过社招等方式招聘留学生。这些企业通常更看重留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