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活动列表”是你最容易被低估的战场
Common App 的 Activity List 只有 150 个字符,却占了申请材料的 1/10。招生官在 8 分钟里要扫完一份档案,他们记住的从来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带来了什么改变”。把 150 字写成干瘪的职务描述,等于把聚光灯让给竞争者;把它写成带数据的微型故事,你就拥有了 8 分钟里的高光定格。
二、先给活动“瘦身”,再给亮点“增肌”
三维过滤:
① 影响力(Impact)——有没有让至少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区变得更好?
② 投入度(Commitment)——持续 6 个月以上的深度参与,而不是“打卡式”体验。
③ 独特性(Uniqueness)——把同校前 10% 的人拉出来,这件事是否只有你会做?
同时满足两条以上才保留,其余忍痛删掉。招生官宁可看到 8 个“有记忆点”的活动,也不愿读完 15 条流水账。
亮点挖掘公式:
痛点 + 行动 + 量化结果 + 个人标签
例子:
痛点——乡村小学 0 套科学实验器材
行动——设计 12 节“魔法化学”课
结果——3 个月内 87 名四年级生平均分提升 21%
标签——“用厨房调料做实验的 Girl Chemist”
把四要素压缩成 150 字,你就拥有了“别人抄不走”的微型故事。
三、150 字写作的三条军规
动词打头,拒绝“be 动词”:
Designed / Launched / Crowdfunded / Negotiated……首词即爆破,招生官的目光会被强势动词“拽”住。
数字穿插,每两行至少一个:
数字是扫描阅读时的“视觉锚点”,$3,200、1,047 人、21% 提升,让可信度瞬间拉满。
结尾留“钩子”:
用 5–8 字把个人标签或愿景抛出去,例如“…to make STEM visible in rural China”。钩子让招生官在打分表上写下“想多了解”的备注。
四、把平凡经历写成“高光”的 4 个变形术
把“成员”升级成“发起人”
原:Member, School Choir
改:Co-founded inter-school choir to bridge 3 rural schools; led 47 singers to perform at city hall, 1st TV exposure for 80% of students.
把“参与者”升级成“问题解决者”
原:Volunteer, Animal Shelter
改:Built automated feeding system with Arduino, cutting shelter labor cost by 30%; adopted 17 more stray cats within 2 months.
把“兴趣”升级成“微型企业”
原:Enjoy baking
改:Turned baking hobby into $3,200 revenue in 6 months; donated profits to fund 200+ period kits for local girls.
把“一次活动”升级成“持续影响”
原:One-time beach cleanup
改:Mobilized 120 volunteers to remove 480 kg plastic; partnered with 2 cafes to offer 15% discount for reusable cups—ongoing.
五、顺序决定命运:把“最想让人记住的”放在前 3 栏
招生官的注意力呈“倒 L”衰减,前 3 栏读完已给你贴上“ / 学者 / 创作者”之一标签。把具有独特性的活动置顶,即使它每周只花 2 小时;把“高时长但同质化”的模联、支教往后排,避免标签冲突。
六、用“对比审阅”做最后一刀
找一位不了解你背景的朋友,限时 90 秒扫完列表。
让他复述印象最深的三句话。如果三句里没有你的核心标签,回去重写。
再读一遍,把任何“可移植”的动词或数字删掉——凡是别人也能用的,就不是亮点。
Activity List 不是简历,而是预告片~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