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迎来了科研领域的历史性时刻——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香港的五所高校,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这些院校全部稳居全球百强行列,使香港成为亚洲首座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的城市。
特区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力度。创新科技署表示,每间实验室将通过创新及科技基金获得2000万港币的资金支持,以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提升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科研水平。此外,各所属高校每年将为每所实验室提供不少于400万港币的经费支持,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资源支持。这些措施确保科研人员不仅可以专注于学术研究,还能享受到资金和资源的双重保障。
这些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国家战略与全球科技前沿领域,涵盖量子技术、生命科学、先进材料、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此外还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发传染病疾病”和“肝病研究”。
随着重点实验室的落户,香港不仅成为科研成果的参与者,更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合作者和推动者。科研环境的不断优化,使香港逐步迈向全球科研的核心赛道。
以香港大学为例,其九所研发实验室获选进驻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五年的资助金额超过30亿港币。香港科技大学今年在四个涵盖疾病预防、气候变化、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科技创新等范畴的项目上,获得研究资助局2.28885亿港币的拨款。加上研究资助局三大旗舰资助计划中的拨款,港科大共计获得六项研究项目拨款。
去年,香港理工大学的两个科研项目单独获批超过1亿港币的资助。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香港高校在科研领域的雄厚实力,更体现了它们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角色。
更具创新性的是,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建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出了“海上漂浮城市”的概念。这一概念并非天方夜谭,而是针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全球难题提出的硬核解决方案。
科研成果的积累使香港高校的世界排名不断攀升,吸引了众多留学生的关注。尤其在美国高校因政策收紧遣返国际学生的背景下,许多原本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将目光转向香港。随着香港科研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国际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正汇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