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教育部重磅官宣:时隔8年,再次启动推免资格高校增选工作!
本轮预计66所高校获批研究生推免资格,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首次纳入了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而率先上榜的两所中外合办院校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宁波诺丁汉大学。
这意味着,这些学校的you秀本科毕业生不仅有机会直接免试读研,还能继续报考国际化的留学通道。
对于学生来说,这相当于拥有“双保险”:
一方面,凭借中外合办背景和全英文项目训练,可以参与国内推免;另一方面,依然具备强大的海外升学优势。留学与保研的路径在这里高度重合,让学生在升学选择上更具有主动权。
当然,这也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
过去,优质院校推免名额主要由传统985、211学生占据,如今,加入了拥有国际科研背景和跨国实习经历的中外合办学生,院校选拔的标准变得更加多元。
学院在筛选时,既要考量国内学生的“国奖、省创”经历,也要衡量合办学生的“谷歌暑研、全英文科研”经历。
虽然今年新增了不少推免高校,但按照规定,Di一年的推免名额一般只会控制在1%左右,总体规模不会有太大扩张。因此,在短期内,优质院校的推免系统仍会维持白热化的竞争局面:有些未能入营的“大佬”会再度出击,普通院校的优等生也在跃跃欲试,再加上中外合办的新力量加入,混战不可避免。
对于明年的推免学生来说提前调整准备策略已经刻不容缓。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学位越来越强调项目落地能力、团队协作和实践经验。这对资源有限的普通院校学生来说是挑战,但对中外合办背景的学生反而是一种优势。国际化课程、英文论文训练和跨国交流经历,恰好能契合这一趋势。
因此,未来的推免和留学在作品集准备和科研要求上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学生完全可以为两条道路做好准备。
对于有志报考中外合办或综合评价院校的高中生而言,英语成绩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无论是保研还是留学,扎实的语言能力都是迈向下一阶段的关键。
趁早规划语言考试,才能在未来的升学路径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