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三的关键准备期,很多同学和家长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升学方向做打算。
除了传统高考,其实还有很多高考之外的升学路径可以选择,比如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中外合作办学、多国本硕连读项目等。
作为进入ding尖名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强基和综评以其独特的选拔模式和潜在的“降分录取”优势,持续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而对于希望拓展视野、增加升学机会的家庭来说,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项目则是另一条重要赛道。它有独立申请流程、明确时间节点,同时部分项目也会通过综合评价的形式来筛选学生。
但无论是哪种升学路径,都需要提前规划准备,一旦不了解或准备不及时,很可能错过zui佳申请期,影响整体升学布局。
今天,小助手就为大家带来深度剖析,一文吃透强基、综评及中外合办计划内等不同升学途径的关键信息!
1.强基 综评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高校招生改革试点项目,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you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招生院校:目前共39所“双yi流”建设高校参与
招生专业: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招生。部分高校还开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
2.综合评价招生
是由试点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基础上通过高校的评价体系 (初审、笔试、面试考核等),选拔出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特色的you秀学生。
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最后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
录取方式:
各校折算比例不同,有“631”、“541”、“73”以及“85:15”等。建议参考目标校往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50%:
-
85:15模式:上海综评院校、山大、南大、中大、东大等高校采用85:15模式;
-
6:3:1模式:浙江部分三位一体高校、国科大、南科大、华工、港中文(深圳)等高校,大多采用6:3:1模式;
-
7:3模式:山师、山财、南师等高校采用7:3模式;
-
其他模式:部分院校采用其他比例测算方法。
2.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
目前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与“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办学形式。“合作设立机构”又分为“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法人)”和“不具有法人资格(非独立法人)”两类。
独立法人机构:可以简单理解为具备独立办学资格的大学,具备独立法人属性的院校可以独立参与计划内高考招生,与国内大学地位相同,可独立颁发教育部承认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非独立法人机构:属于国内大学中的二级学院,不具备独立高考招生资格,学院内开设的专业都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如参与计划内的高考招生,需要纳入所在院校的总体招生计划参与高考招生。
合作举办项目:可以理解为就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这类项目直接与大学中的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合作,对学生开展联合培养。招生方式:
计划内招生是指由教育部统一部署的国内高校面向全国选拔人才的招生方式,属于国家统招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学生在校完成规定学业后,毕业可颁发中方院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外方院校的学士学位证,也就是通常说的三证。如上海纽约大学,入读学生在达到毕业要求后,可获得教育部监制的上海纽约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以及美国纽约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国内大学普通专业都是“双证制”,而就读于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办大学或项目,毕业后多数都是“三证制” ,国内院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与普通专业毕业学生获得的证书一样,没有任何不同。所获得的海外院校的学位证,同样与海外院校本校学生获取的一样,没有任何不同。
国内普高学生可以选择建立在高考成绩之上的“综合评价招生”路径,也可以直接凭借高考裸分填报高考志愿入读相关院校,这其中既有中外合办大学可以选择,也有中外合办专业可以选择。
【计划内项目入读方式】
(1)裸分志愿填报入读中外合办大学:
(2)裸分志愿填报入读中外合办专业:
(3)综合评价申请制入学:
采取综评招生形式院校,使用综合成绩录取,不只看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权重比普通高招要求相对低,综评招生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提前批次填报志愿,不占用普通批次机会,给了同学们多一个上好大学的机会。
例如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两所学校,均采取综合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一考定终身”。
以“学生网上报名申请、参加校园日面试、参加高考填报志愿”三大环节进行选拔。
-
上海纽约大学将依据考生在校园日面试活动中的表现划分出A、B 档,在校园日活动中表现you秀、综合素质高、英语口语水平强的考生将获得 A 档预录取资格,这类学生的高考成绩可降低至一本线(新高考地区为特殊线)即可录取;而 B 档待录取考生属于待定区,需要再参照最终高考成绩决定是否录取。
-
昆山杜克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以“541“的模式进行,即高考成绩权重值占 50%、学校自主综合评估权重占 40%、高中学业水平成绩权重占10%,最终以综合评定成绩择优录取。
2026届及低年级报考建议
1.高考成绩是一切的基础
无论是哪种升学渠道,都需要高考成绩作为敲门砖。
一定要把高考放在第yi位,只有成绩达到基本要求,才有希望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与高校招生条件进行匹配,选择zui佳的升学路径。
2关注政策及数据,精准择校
每年政策调整变动,招录数据也会因各种因素受到影响。如不提前关注研究,很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的情况。建议初高中低年级提前关注政策信息、入围线录取线等关键数据,透析政策底层逻辑,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充分做好报考准备。
3学习竞赛知识
除强基外,在综合评价、少年班等各类名校特殊类招生,竞赛都是重要的参考项。因此,建议学有余力的低年级考生尽快接触竞赛、学习竞赛,并积极参加相关赛事,争取高级别的竞赛奖项。
4参加高校营期活动
对于目标清北华五等头部强基院校的同学来说,目标院校的营期活动和宣讲交流同样极其值得参加。
高校营期活动中可能会设置一些考核,这些考试可以让考生了解该校的校测模式和风格,为特招积攒经验。并且参营和宣讲交流活动也可以接触到目标院校专业的老师、学长学姐,对相关院校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考生制定升学目标,和学校建立联系,利于激发考生学习性。
5参加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
另外,考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参加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综合素养、丰富综合素质档案,对将来特招面试都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