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政解析:子女录取梦校待遇与在港居住年限挂钩的深层考量-新东方前途出国

留学顾问刘欣

刘欣

欧亚事业部经理

大连
  • 擅长方案:高考留学双保险,长线规划,高端规划
  • 擅长专业:商科,工科,理科,法学
  • 录取成果: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圣三一大学
从业年限
12
帮助人数
1440
平均响应
15分钟

顾问服务

1对1定制 · 专业服务 · 官网保障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刘欣>日志>香港新政解析:子女录取梦校待遇与在港居住年限挂钩的深层考量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刘欣

    刘欣

    欧亚事业部经理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大连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刘欣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香港新政解析:子女录取梦校待遇与在港居住年限挂钩的深层考量

      • 本科
      • 留学指南
      2025-09-03

      刘欣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本科,研究生大连

      从业年限
      12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向我咨询留学申请方案 咨询我

      香港新政解析:子女录取梦校待遇与在港居住年限挂钩的深层考量

      香港近期针对内地人才计划(涵盖优才、高才通、专才等多个类别)获批家庭的子女录取梦校待遇出台了新政策,明确要求自2028/29学年起,子女需满足“在港居住满2年”的条件,方能享受本地生的录取梦校优惠,如资助学额和低学费等。这一政策调整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考量,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打击投机行为,守护教育公平底线

      1. 填补政策缝隙

      此前,一些家庭借助人才计划迅速获得香港身份,其子女仅凭“受养人签证”便被视为本地生,享受着每年约4.2万港元的资助学费(相比之下,非本地生学费高达约19.8万港元)。然而,这些子女实际上长期在内地生活学习,仅在备考香港DSE考试(类似于内地高考)时短期赴港,以此竞争港校学位。新政通过设定居住时限(自2028/29学年起,需在开课前2年累计居港,且每年离港时间不超过90天),确保教育资源能够真正惠及那些扎根香港的家庭。

      1. 缓解教育资源紧张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通过人才计划以“本地生”身份占用资助学额的人数急剧上升:从2022/23学年的62人激增至2024/25学年的185人,增幅近三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1.5万个本地资助学额被稀释,进而引发香港本地家庭对教育公平性的质疑。

      二、提升人才引进政策效能,促进深度融入

      1. 甄别真正有定居意愿的家庭

      新政将“身份”与“实际居住”紧密结合,防止人才计划沦为单纯的教育跳板。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明确指出,此举旨在确保受惠家庭“展现出留港发展的意愿”,推动新移民子女通过本地就读更好地融入社会。

      1. 激励人才为香港长期贡献

      居住要求的提出,促使家庭提前规划在港的生活(如就业、购房等),避免“身份挂靠”现象的发生。同时,政策过渡期(2027/28学年仅需居住1年)的设计,也为家庭提供了调整的时间,平衡了政策的刚性与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优化公共财政资源分配

      1. 试点分级学费制度

      新政还配套调整了学费结构:未来,“受养人”子女的学费可能提升至本地生标准的150%(约6.7万港元/年),虽高于纯本地生(4.5万港元/年),但远低于非本地生(19.8万港元/年)。这一举措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保留了部分福利以吸引人才。

      1. 精准投放教育补贴

      公共资源(如大学资助学额、津贴等)将更多地聚焦于那些长期在港纳税、消费的家庭,体现了“谁贡献、谁受益”的公平原则。

      四、推动教育生态长远健康发展

      1. 减少“跨境刷题应试”现象

      新政迫使计划赴港录取梦校的家庭提前安排子女来港就读中学,避免仅依赖内地DSE培训机构进行短期提分,从而缓解了本地生源的竞争压力。

      1. 扩大学额供给的灵活性

      针对无法享受资助的“非居住达标本地生”,港府计划增设无津贴学额,以拓宽录取梦校渠道,兼顾政策公平与人才吸纳的需求。

      政策意义总结与对内地家庭的规划提醒

      此次政策调整在教育公平、打击投机性录取梦校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增设2年居住门槛,将身份与居住紧密绑定;在人才政策优化方面,筛选出愿意为香港长期贡献的家庭,引导他们实际定居并促进社会融入;在财政可持续性方面,通过分级补贴减轻财政负担,实现学费分层(本地生1.5倍);在教育生态方面,缓解了竞争压力并扩宽了录取梦校路径,通过增设无资助学额减少跨境应试现象。

      对于内地家庭而言,需密切关注以下几点规划提醒:居住时间成为关键因素,2026年后入学者需尽早规划在港居住时长;入学策略需相应调整,抵港后应立即联系教育局“学位安排支援服务”,优先入读本地中学以累积居住记录;同时,要紧密跟踪学费分级、DSE非本地生限额等后续政策调整,以便做出更为合理的规划。

      更多详情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专业顾问

      刘欣

      从业年限
      12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刘欣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刘欣提问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