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学】 2025 新加坡留学炸了!3.8 万中国学生挤破头,新二所扩招背后藏着 3 个 “隐形门槛”​-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张健>日志>【新加坡留学】 2025 新加坡留学炸了!3.8 万中国学生挤破头,新二所扩招背后藏着 3 个 “隐形门槛”​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张健

张健

欧亚部高级经理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长春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张健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新加坡留学】 2025 新加坡留学炸了!3.8 万中国学生挤破头,新二所扩招背后藏着 3 个 “隐形门槛”​

    • 新加坡研究生
    • 留学指南
    2025-08-31

    当美国 F1 签证审批拖到 3 个月、英国 PSW 签证名额砍掉 1/5,一批又一批中国留学生把目光转向了东南亚的 “花园城市”—— 新加坡。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赴新留学人数预计冲破 6 万大关,其中新增群体就达 3.8 万,同比激增 22%,创下历史峰值。而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这两所 “新二所”,更是凭着从来没有的扩招计划,让申请量暴涨 28.2%,热门专业的录取邮箱里,平均每 10 封邮件才能挑出 1 个合格者。​
    可这场看似 “红利遍地” 的留学热潮里,真的人人都能分到蛋糕吗?那些挤破头想进新二所的学生,可能还没看清扩招背后藏着的 “宽进严出” 陷阱,以及比 GPA 更重要的 “新加坡式竞争力”。​


    一、热潮下的真实图景:不是 “逃离欧美”,而是 “瞄准机遇”​
    很多人以为新加坡留学热是 “欧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数据却说出了另一个真相:2025 年申请新二所的学生里,63% 原本手握英美名校的保底 offer,主动放弃转向新加坡。驱动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从来不是 “妥协”,而是三个 “无法拒绝” 的理由。​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 “精准匹配度” 。NUS(QS 第 8)和 NTU(QS 第 15)的强势专业,刚好踩中中国学生的申请刚需 —— 计算机、电气工程、金融科技这三大领域,不仅常年稳居 QS 学科排名前 10,课程设置还直接对接新加坡 “智慧国 2025” 计划。比如 NTU 新开的 “应用人工智能计算” 硕士,di一学期就安排学生到本地 AI 企业做项目实训,毕业前能拿到 AWS 或谷歌的行业认证,这是很多英美院校都做不到的 “产学研闭环”。​
    更关键的是就业回报的 “确定性” 。新加坡教育部 2025 年报告显示,公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 86.5%,月薪中位数 4313 新元(约 2.35 万人民币),比中国一线城市硕士平均薪资高出近 1 倍。更吸引人的是,半导体、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等 13 个紧缺行业,还给留学生额外加 20 分的就业评分,意味着只要专业对口,拿到工作签证的概率比普通行业高 40%。就像去年从 NUS 计算机毕业的张同学,秋招时同时收到字节跳动和新加坡本地科技公司 Sea 的 offer,后者开出的年薪直接比国内高 12 万人民币。​
    最后是政策的 “稳定性” 。和欧美频繁调整签证政策不同,新加坡对留学生的居留路径很清晰:毕业后能直接申请 1-2 年的工作签证(EP),工作满 6 个月就能申请永久居民(PR),且没有 “每年必须住满多少天” 的硬性要求。这种 “留学 - 就业 - 定居” 的明确路径,让很多看重长期规划的学生格外心动。​


    二、新二所扩招:是 “机会窗口” 还是 “内卷放大器”?​
    2025 年新二所的扩招计划,一度让留学生们欢呼 “机会来了”——NUS 研究生在读人数从 11714 人增至 13072 人,增幅 11.5%,计算机、电气工程专业扩招名额最多;NTU 更把研究生规模从 9777 人扩到 10608 人,还新增了 “人工智能 + 商业分析” 双学位项目。但真实的申请情况,却比想象中残酷得多。​
    首先是 **“宽进” 背后的 “隐性门槛”** 。虽然 NUS 经济学、NTU 传媒类专业把雅思要求降到了 6.0,但 80% 的录取者 GPA 都超过 80 分(百分制),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更是 “卷” 到 GRE 320 + 才能入围。更扎心的是,双非院校学生想突围,光有高分还不够 —— 去年 NTU 计算机专业拒绝了一位 GPA 85、GRE 325 的学生,理由是 “缺乏科研或跨国企业实习经历”。反观另一位双非学生,因为有在新加坡 Grab 做数据分析的实习经历,还发表过 1 篇 EI 级别的 AI 领域论文,最终成功拿到 offer。​
    其次是 **“严出” 的毕业要求 ** 。新二所的扩招并没有降低毕业标准,反而因为对接产业需求,增加了 “实践学分”。比如 NUS “可持续发展数据科学” 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为期 3 个月的企业项目,且项目成果要通过行业zhuan家评审;NTU 的 “智能制造” 硕士,毕业前需要考取至少 1 个国际认证(如六西格玛绿带),否则无法拿到学位证。去年就有一位中国学生,因为没通过企业项目评审,不得不延迟半年毕业。​
    还有交叉学科的 “适配难题” 。为了贴合新加坡的产业布局,新二所新增的专业大多是交叉学科,比如 NUS 的 “数字健康”、NTU 的 “量子计算与工程”。这些专业看似新颖,但对学生的背景要求更 “苛刻”—— 申请 “数字健康” 不仅需要医学或生物背景,还得懂编程;“量子计算” 则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很多本科是纯计算机的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达标被拒。​


    三、2025 申请突围指南:别只拼分数,要找 “新加坡式优势”​
    想在 2025 年的新加坡留学申请中脱颖而出,光靠 “刷分” 已经不够了,得学会打造 “新加坡需要的竞争力”。这三个策略,比 GPA 更重要。​
    1. 抓准 “提前批” 的黄金窗口​
    新二所的提前批不是 “备选”,而是 “主力战场”——NUS 提前批 8 月开放,首轮录取率比常规批高 20%,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提前批录取人数能占到总名额的 40%。去年申请 NTU 电气工程的李同学,GPA 81,GRE 318,本来觉得自己没优势,抱着 “试试” 的心态投递了提前批,没想到因为文书里提到 “参与过新加坡新能源企业的研发项目”,直接拿到了面试邀请,最终成功录取。​
    投递提前批的关键,是文书要 “贴紧新加坡”。个人陈述(PS)里别只写 “我喜欢这个专业”,要结合 “智慧国 2025” 计划,比如申请 AI 专业可以写 “希望参与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设”,申请金融科技可以提 “想研究星展银行的区块链支付系统”。推荐信也zui好找有新加坡学术或产业背景的推荐人,比如曾在 NUS 做过访问学者的教授,或在新加坡企业工作过的导师。​
    2. 背景提升要 “落地新加坡”​
    “有实习” 不如 “有新加坡本地实习”,“有科研” 不如 “有和新加坡产业相关的科研”。优先选择这两类经历,能让你的申请材料 “脱颖而出”:​
    本地企业实习:瞄准汇丰银行(新加坡分行)的金融科技岗、Shopee 的数据分析师岗、Grab 的 AI 算法岗,这些企业不仅会给实习生开官方证明,表现you秀的还能拿到推荐信,甚至直接获得秋招内推资格。​
    科研项目:重点关注新加坡的 “国家研究基金会(NRF)” 资助项目,比如 AI 领域的 “新加坡人工智能计划(AIP)”、生物医药领域的 “新加坡生物医学研究理事会(BMRC)” 项目。如果能参与这些项目,哪怕只是辅助工作,也能在申请时加分不少。​
    3. 做好 “风险对冲”,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新二所竞争太激烈,建议采用 “新二所 + 港三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的联申方案,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利用两地政策的相似性 —— 比如香港的 PSW 签证和新加坡的 EP 签证申请逻辑相近,文书材料可以复用,只需要微调地域相关的内容。​
    如果成绩不够ding尖,也可以考虑 “曲线救国”:先申请新加坡理工学院(SP)或淡马锡理工学院(TP)的预科项目,通过 A 水准考试(新加坡的高考)升读公立大学。虽然比直接申请多花 1-2 年时间,但预科的录取门槛更低(GPA 75 + 即可申请),且录取梦校率能达到 60% 以上,对于想进新二所但成绩暂时不够的学生来说,是个靠谱的备选路径。​


    结语:别被 “热潮” 冲昏头,适合才是zui好的​
    2025 年的新加坡留学市场,就像一场热闹的 “盛宴”,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 “红利”。那些盲目跟风、只看 “扩招” 不看 “门槛” 的学生,很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铩羽而归;而那些提前规划、找准 “新加坡式竞争力” 的学生,才能在这场热潮中真正抓住机会。​
    如果你也在考虑新加坡留学,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专业是否契合新加坡的紧缺行业?我的背景能否满足新二所的 “隐性要求”?我是否做好了 “宽进严出” 的准备?想清楚这些,再决定要不要加入这场 “留学迁徙”。毕竟,留学不是 “赶时髦”,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的投资,理性选择,才能收获zui好的回报。

     

    更多新鲜留学资讯:https://liuxue.xdf.cn/changchun/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一千八百八十八号长春国际金融中心 A 座十一层​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张健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张健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