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Level夏季大考已经陆续放榜,不少学生已经拿到正式offer准备9月入读梦校。但也有不少家长心情低落,孩子辛辛苦苦学了两三年的A-Level课程,几门主课大考一出分,发现分数差距不小,离心仪的英国名校差了一大截。
有家长留言说:“孩子平时成绩挺好,可一到大考就失常,这次几门关键课都没考好,申请名校是不是彻底没戏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A-Level是典型的“一考定乾坤”体系,三门/四门课最后大考的成绩几乎直接决定了孩子能不能进名校。对那些应试能力强的学生确实很合适,但对一部分孩子来说,大考的高压、发挥失常、或者某一科短板,往往就决定了整个申请季的走向。
如果孩子在这次A-Level大考中没能发挥好,未来真的就没有机会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转轨到另一条赛道——OSSD课程。
A-Level VS OSSD:两种不同体系
很多家长可能对OSSD还比较陌生。简单来说,OSSD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凭(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是北美先进、也是国际认可度高的非应试教育体系之一。
一句话总结:
-
A-Level更像是“高风险高收益”,适合应试型选手;
-
OSSD则是“过程性评价”,更适合踏实努力、希望通过平时稳扎稳打的孩子。
所以,如果孩子A-Level失利,转入OSSD不仅是一个兜底方案,很多时候反而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挥优势,冲击更高的平台。
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就有不少从ALevel体系转轨到OSSD最终成功录取梦校的学生,下面给大家介绍2个案例。
A-Level 转轨OSSD逆袭案例
案例一:从大考失利到收获20封Offer
J同学最初是在国际学校读IB,后来改成A-Level。然而,在A-Level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尤其是面对越来越难的考试,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他对实践性强的知识更感兴趣,而OSSD正好满足了这一点。
他在OSSD体系中,12年级平均分达到了94分,托福98。课程中的调研论文、项目实践,他都能做得有声有色,甚至获得了外教“全班高分”的认可。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商赛、交流项目,软背景得到全面提升。
最终,J同学手握20封录取通知书,其中包括:
-
爱丁堡大学(国际商务专业)
-
伯明翰大学、杜伦大学(商业管理专业)
-
多伦多大学(社会科学专业)
-
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商科专业)
如果他还坚持走A-Level,可能结果会非常不同。而在OSSD的加持下,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逆袭”。
案例二:从多次转轨到“逆袭”伦艺
L同学,原本就读于上海一所体制内高中,之后先后辗转IB、A-Level,但成绩始终是不如人意。
在多次大考后,她和家长都意识到:如果继续坚持A-Level,不仅申请梦校几乎无望,甚至顺利毕业都成问题。孩子并不是不努力,而是A-Level的高压与单一评价模式,让她的优势完全被埋没了。
在关键时刻,她选择转入NOIC的OSSD体系。相比A-Level,OSSD的课程难度更适中,考核方式更注重过程和平时表现。同时,OSSD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尤其是艺术类课程的设置,正好满足了她的兴趣与特长。她在学习中越来越自信,不仅完成了核心学术课程,还通过艺术选修课积累了作品与创意表达,为申请打下坚实基础。
这次转轨成为了她的“关键转折点”。在OSSD的支持下,她最终斩获了伦敦艺术大学(UAL)当代媒体文化本科的录取通知书,顺利迈入世界TOP艺术学府的大门。
这段经历也让她明白:选择合适的课程体系,比盲目硬撑更重要。如果当初坚持在A-Level体系里苦苦挣扎,很可能是另一番结局。
结合案例和我们多年的经验,OSSD最适合A-Level失利后寻求“Plan B”的家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规避“一考定终身”的风险
A-Level失利往往是因为孩子没能在几场大考中发挥好,而OSSD更看重平时的持续表现,成绩更稳定。 -
大学认可度高
OSSD成绩被加拿大、美国、英国、澳洲、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几乎所有主流留学地区认可,是名副其实的“通用文凭”。 -
加拿大申请身份优势
孩子以“本地高中生”的身份申请加拿大大学,竞争压力远低于国际生,录取率更高。 -
灵活的学分制
A-Level大考只能等结果,但在OSSD里,可以通过不同学分课程弥补不足,孩子有更多“翻盘”的机会。 -
更重视综合能力
OSSD课程常常包含调研报告、课堂展示、论文写作,让孩子提前适应未来大学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单纯的“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