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今年的ALevel大考陆续出分,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日子。因为相较于AP的5分制,ALevel的分数计算一不留神就看晕了各位观众。首先容我简单科普一下:
ALevel的最终分数如何计算?
ALevel最终分数的计算涉及原始分(Raw Marks)→ 标准分(UMS)→ 等级(A*-U)的三步转换。
原始分(Raw Marks):学生卷面实际得分,不同科目/试卷满分不同(如数学单卷满分75,生物实验部分满分60)。
标准分(UMS):各考试局根据当年试卷难度调整原始分→UMS的对照表确保公平性。例如难度大的卷子,原始分75%可能对应UMS 90%(A*);简单的卷子需原始分88%才能得UMS 90%。
等级划分(A*-U):UMS分数按固定比例划分等级,全球统一标准(A*: UMS ≥ 90%;A: 80%~89%;B: 70%~79%等七档)
而ALevel大考分数由AS和A2两部分组成,总分250分,各占125分。英国大学、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大学正是靠ALevel分数定录取,如果没考到大学发预录取的要求,到手的offer就没了。
举个例子,剑桥2024届录取345名中国学生,最终入读252人,80余人中有部分是因为成绩不达标而无缘剑桥。
所以ALevel出分合分,对申请人来说,是否达到目标学校的有条件录取标准就一眼见分晓了。大家当然揪着心等成绩
整个申请和录取过程中,除了好运之外那些你应该知道的细节。
:如果最终考试成绩即使没有达到申请学校的condition分数要求,不要轻易放弃,说不定申请的学校会降分数线,也可申请降档录取复议,同时还可以尝试补录(clearing )这条路。
第二点:在给某英国学校打电话申请补录(clearing)时,被问及IGCSE成绩。所以提醒九年级和十年级的孩子还是要注意下IGCSE的学习和成绩。关键时刻是神助攻。
第三点:复盘学校能降分录取的关键因素,很有可能是他雅思考了8分(其余数理化三门成绩差的还是挺多的)。所以快要毕业的孩子们,如果标化还不够过硬(托福110+,雅思7.5+),短期冲一下性价比蛮高
对于英联邦大学的录取,大家普遍认为成绩和分数就是硬指标。可真遇到实际情况,你会发现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录取标准还是会有差异。而是否能够掌握和把控这些细节处理,就是所谓实战经验丰富与否的差别
帮大家梳理一下ALevel课程体系以及英本申请中几个比较模糊和争议的环节:
一、IG到底要不要考?
IGCSE可以作为A-Level/IB/AP的先修课程,通过5-14门科目的学习,帮助国际学生适应全英教学环境,夯实学科基础很有必要。但是关于IG大考,这个问题严格来说没有标准答案。
按照英国课程体系设置,4年制高中用IGCSE衔接AS和A2,是非常丝滑的。所以对于一直在体制外国际校的学生参加IGCSE大考也是顺理成章的。而且IG高分是英国G5名校隐性门槛,比如牛津、LSE等校虽未强制要求,但90%以上录取者拥有4-5门A/A*的IGCSE成绩。IG成绩在关键时刻也会成为筛选因素或加分项,比如以上案例中在补录环节被要求提供IG成绩。
但实际情况中,也大量存在北京上海的公立国际部,因为三年学制,所以很多中考转轨学生并没有被要求参加IG考试。而这些学生中每年都有许多ALevel高分选手成功申请到G5、港大或者美本TOP30。关键在于ALevel成绩足够好而可以忽略IG。
核心建议:
IGCSE对国际生非强制但高度推荐,尤其是目标G5或需语言豁免的学生。其核心价值在于:
学术过渡:为A-Level等高阶课程铺路;
增强竞争力:高分IGCSE成G5申请"隐形筹码";
简化流程:替代雅思(ALevel英语B达到6分以上),减少标化考试压力。
二、AS,A2预估分与实考分差异较大的应对措施?
1.复议(Appeal)
适用场景:单科成绩与平时差距>15%,或批阅疑出错。
操作细节:10日内向考试局提交复核申请,费用约£50/科,成功率约12%。
2.协商(Argue)
核心策略:邮件+电话向大学招生办提交补充材料(如竞赛奖项、科研论文)证明学术潜力。
关键话术:强调单科优势(如案例中雅思8分抵消数理化劣势)。
3.补录(Clearing)
适用条件:成绩低于录取线≥1个等级(如要求A*AA实考AAB)。
备选方案:接受原校降档录取(如从UCL降至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