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计划书是大学院申请中至关重要的材料,结合学术规范与实际经验,我们整理出研究计划书的写作流程,下面为你介绍核心环节:
01 准备阶段:定向与选题(1-2 周)
- 匹配导师研究方向:仔细研读目标教授近年来的论文,提炼其研究关键词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 初拟研究课题:结合个人兴趣与学术前沿的空白领域(如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新兴方向),通过文献库(CiNii/Google Scholar)验证课题的创新性。
- 文献深度调研:筛选 10-15 篇核心文献(包含 2-3 篇目标教授的论文),按照 “理论流派→研究方法→结论冲突” 的逻辑梳理文献脉络。
02 框架搭建阶段(3-5 天)
框架需涵盖研究背景(社会与学术痛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对象、工具、步骤)、预期成果。
- 题目设定:采用 “关键词 + 方法” 的结构,例如:AI 画像解析による消費者行動予測モデルの構築。
- 论证逻辑闭环:
- 背景:用统计数据说明现实问题(如:日本では〇〇問題により年間 XXX 億円の損失)。
- 目的:直指文献综述中的研究缺口(例如:既存研究は△△に焦点を当て、×× 側面の検証が不足している)。
03 核心内容撰写阶段(1-2 周)
- 研究方法:明确数据来源(例如:東京都内 20-40 歳男女 500 名へのアンケート)、分析工具(SPSS/R),避免方法论与研究问题不匹配(如探索性问题采用纯量化方法)。
- 创新点:对比现有研究突出差异(例如:従来のモデルより精度向上・コスト削減を実現),避免使用 “本研究具有创新性” 这类空泛表述。
- 可行性论证:注明数据获取途径(如:総務省オープンデータを利用)、时间分段计划,且需与硕士 2 年的研究周期相匹配。
04 修订优化阶段(3-5 天)
- 逻辑检验:确保 “背景→目的→方法” 的链条严密(可采用反向提问法验证)。
- 学术规范化:统一参考文献格式(例如:[1] xxxx(2020)『経済研究』Vol.XX)。
- 语言规范:删除主观表述(如 “我认为”“想必”)。
- 贴合教授视角:重点强化方法章节中关于独 创性的描述(这是教授最关注的部分),标题与摘要需包含 3 个以上领域关键词。
- 范例片段:
- 目的:既存の〇〇手法は△△環境下で誤差率 30% 超の課題がある [3]。本研究では□□アルゴリズムを導入し、誤差率 5% 以下への改善を目指す。
- 方法:対象は大阪市 A 地区の監視カメラ映像(202X-2023 年);処理には YOLOv5 による行動識別+LSTM による予測を採用 [7];検証では従来手法(SVM)との精度比較を実施。
注:方括号为文献引用编号,实际写作时需替换为具体文献。
05 高频失误预警
- 选题问题:避免选择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这类宽泛的主题,应聚焦具体场景,如 “XX 区域小微企业数字化瓶颈”。
- 方法缺陷:质性研究需说明访谈对象的筛选标准(如業界経験 10 年以上の管理者 5 名);量化研究需标注问卷有效性的检验方式。
- 进度规划:采用甘特图明确各阶段节点(例如:データ収集:202X.4-7 月)。
流程重点:选题匹配导师>方法论可行性>表述精准性。即使初期框架不够完善,也要先写出完整初稿,再逐步迭代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