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阶段:学术与技能奠基
课程重点
数理基础:选修AP微积分、AP物理(力学/电磁学),强化结构力学理解。
艺术技能:通过绘画、雕塑、设计课程培养空间表达能力,积累作品集素材(如手绘、模型照片)。
计算机技能:学习AutoCAD、SketchUp、Rhino等建模软件,掌握基础参数化设计。
背景提升
竞赛/活动:参与建筑设计竞赛(如ASLA学生奖)、建筑工作室实习或社区改造项目。
夏校项目:申请院校夏校(如哈佛GSD、哥大建筑营),积累专业认知与人脉
二、本科阶段:路径选择与专业深化
美国本科建筑教育分两类,需根据职业目标选择:
路径适合人群学制与特点代表院校五年制B.Arch明确职业方向的高中生5年制NAAB认证学位,课程从大一专注建筑,毕业可考注册建筑师执照。康奈尔、莱斯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四年制非专业学位 + M.Arch希望探索跨学科或转专业的学生前两年通识教育,后两年建筑基础课;需再读2-3年M.Arch I获得职业资格。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华盛顿大学。
本科核心任务:
GPA与技能:保持GPA≥3.3(Top30需≥3.5),深化建模、结构设计能力。
实习与竞赛:进入建筑事务所实习(如SOM、Gensler),参与eVolo摩天楼竞赛提升作品集竞争力。
加速路径:部分院校(如华盛顿州立大学WSU)提供“4+1”本硕连读,5年获得NAAB认证硕士。
三、研究生阶段:专精方向与学术提升
学位选择
M.Arch I(2.5–3.5年):针对非建筑本科,补修设计基础课,适合转专业学生。
M.Arch II(1–2年):要求B.Arch背景,深化技术或理论(如参数化设计、可持续建筑)。
MS Arch(1–2年):研究导向,为读博准备,侧重建筑史、计算设计等学术领域。
申请核心准备
作品集:3–5个项目,突出设计逻辑与技术图纸(如MIT偏好数字化设计,哈佛看重社会议题)。
标化成绩:托福≥100、GRE≥320(非必需但建议名校提交)。
推荐信与文书:2封学术推荐信+1封实习导师信,PS需结合目标院校研究方向(如哥大的实验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