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硕士录取没有单一“通用指标”,而是“先硬后软”的分级筛选。招生官通常先用两道硬门槛把 80% 申请者挡在门外,再用软性背景把剩下 20% 分出先后。
首要道硬门槛:本科院校+均分
英国高校普遍使用“院校清单(List)”。本科学校在不在名单、处于哪一层级,直接决定均分“换算系数”。以帝国理工为例,985/211 需 85+,双非往往要 90+ 才有“最低入场券”。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本科院校+均分”是最先被机器或初筛官过滤的指标,权重可占 50%-60%。
英国高校普遍使用“院校清单(List)”。本科学校在不在名单、处于哪一层级,直接决定均分“换算系数”。以帝国理工为例,985/211 需 85+,双非往往要 90+ 才有“最低入场券”。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本科院校+均分”是最先被机器或初筛官过滤的指标,权重可占 50%-60%。
第二道硬门槛:专业匹配度
金融、计算机、法律等课程会硬性要求本科已修读 25%-50% 相关核心课程;跨专业申请若无 Conversion 项目,GPA 再高也易被秒拒。
金融、计算机、法律等课程会硬性要求本科已修读 25%-50% 相关核心课程;跨专业申请若无 Conversion 项目,GPA 再高也易被秒拒。
当两道硬门槛“达标”后,才进入软性比拼阶段
-
理工科:科研或项目成果、可展示的代码/实验作品集更具说服力。
-
文书与推荐信:用于解释成绩波动、凸显职业规划,是“同分PK”时的决胜因素,约占 10%-15%。
结论:英国硕士申请最看重的是“本科院校+均分”这一硬组合;在跨过该门槛后,高度相关的实习、科研、标化考试和高质量文书则成为能否拿到最终 offer 的关键加分项。
详细可以咨询顾问老师,为你匹配专业的院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