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同学带着期待赴日求学,但在备考时可能遇到一些信息偏差。提前了解常见认知差异,能帮助你更从容地规划学习路径:
误区一:“日语达到N2水平就能满足大学要求”
更实际的认知:
部分大学理科专业虽将N2设为最低门槛,但知名院校文科通常更看重N1能力(120分以上更稳妥)。校内考的小论文和面试会深入考察专业领域的表达逻辑。建议:在准备语言考试时,同步阅读专业相关的日文材料,提升学术交流能力。
误区二:“EJU分数理想就意味着录取顺利”
更全面的策略:
EJU成绩是重要的基础,但日本大学(尤其人气院校)格外重视校内自主考试(笔试+面试)。例如早稻田、庆应等校的考题风格独特,需针对性练习。建议:合理规划时间,EJU备考后立即研究目标院校的往年真题,平衡各项准备。
误区三:“艺术类考生只需专注作品集”
更前瞻的视角:
知名美术类大学(如多摩美、武藏野)近年逐步加强综合素养考核。小论文、社会观察等文化类题目占比提升。建议:艺术生在完善作品集的同时,适当安排时间巩固基础日语写作与常识积累,展现多维度能力。
误区四:“英文授课项目(SGU)是更简单的选择”
更客观的评估:
全英文项目为英语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了通道,但录取比例较低(部分项目低于10%),且对托福/雅思等成绩有明确标准。建议:详细查阅目标校的SGU招生要求,结合自身英语学术水平判断,可同步考虑日语项目。
误区五:“语言学校的升学率代表录取保障”
更主动的了解:
语言学校公布的“升学率”可能包含多种类型院校。进入知名大学仍需自主备考。建议:向学校询问具体升学名单,主动联络目标专业的前辈获取经验,不完全依赖机构信息。
给未来留学生的实用建议:
-
善用官方信息渠道: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官网、大学招生页面提供详细的录取数据和考题样本。 -
真题研究很有价值:
系统分析目标校近年的校内考试题,比泛泛练习更有效。 -
主动联结前辈:
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同专业学长姐,他们的真实经验能提供重要参考。 -
语言能力需持续积累:
无论是日语还是英语,流畅的学术表达始终是教授关注的核心能力。
日本考学需要踏实准备,但每一步清晰的努力,都在缩短与梦想的距离。用规划代替担忧,你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