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创业教育=商科教育?一场持续百年的认知突围
当香港城市大学(CityU)在2024年推出全港首geMSc Venture Creation(创新创业硕士) 时,市场第Yi反应是:“又一个商科水项目?” 这种误解背后,藏着创业教育长达80年的身份困局。
1947年,哈佛商学院教授Myles Mace开设《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首次将创业纳入商科体系。此后半个世纪,英美高校的创业课程始终被禁锢在管理学院框架下——无论是LSE的社会创新项目,还是帝国理工的创业管理,课程代码清一色以“MGT”开头。
但港新地区正打破这一传统:
- 港科大技术领导力与创业项目隶属整合系统设计学部
- 南洋理工的创业项目由独立Technopreneurship学院运营
- 而港城大更彻底——直接将VC项目划归创新学院(Academy of Innovation),由副校长级办公室直管
跨学科基因已写入课程骨髓:项目主任刘特斌教授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jia,副院长郭致伟则深耕信息系统。这种配置暗示着关键信号:创业教育正从“商业技能培训”转向“技术商业化的系统实验”。
02 揭秘VC项目: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创业实验课”
与传统硕士不同,VC项目的课程表更像创业公司的演进路线图:
必修课打破系所壁垒:
CAI 6003 创新项目
(创新学院专属)MGT 6002 创业管理
(管理学院)IS 6012 技术商业化
(信息系统系)
选修课覆盖8大领域,从能源环境到社会心理学,学生可自由组装配方。这种设计直指创业本质:用技术解决真问题需要复合型知识网络。例如:
生物医学背景学生选修「社会心理学」+「公共政策」,可优化医疗产品的用户洞察与合规路径
03 藏在项目背后的核武器:HK Tech 300孵化器
真正让VC项目跻身“神仙梯队”的,是港城大投入5亿港元打造的创业引擎——HK Tech 300:
这个香港最大高校创业计划已构建政-产-学-研四维生态:
- 资金端:华润创投/联想创投等40+投资机构
- 导师端:香港总商会/中华厂商联合会企业领xiu
- 政策端:创新科技局直接参与国际创业赛事
- 技术端:优先转化城大28个实验室研究成果
学生可无缝接入三级火箭助推:
- 10万港元种子基金验证原型 → 2. 6个月培育期对接天使投资 → 3. 毕业即获“校友企业”持续孵化
04 深科技创业者的新跳板
当多数创业项目还在教学生写商业计划书时,港城大VC项目已构建从技术到产业的完整价值链。其招生简章中“Deep-Tech Venture Creation”的定位,正呼应香港政府2025科创蓝图——这与传统商科创业项目形成代际差。
适合申请人群:
- 拥有专利/实验室成果的科研人才
- 家族企业转型中的技术二代
- 渴望将学术研究商业化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