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普高,才去国际学校”?这句话已经误导了太多家庭-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王兴彦>日志>“考不上普高,才去国际学校”?这句话已经误导了太多家庭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王兴彦

王兴彦

欧亚部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重庆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王兴彦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考不上普高,才去国际学校”?这句话已经误导了太多家庭

    • 中国香港研究生
    • 留学指南
    2025-08-14

    你是不是也听过这句话:

     

    “我们孩子读国际学校,是因为考不上普高。”


    “那谁家孩子成绩不行,转国际了。”


    “读国际课程就是无奈之选,出国也只是退而求其次。”

     

    这些说法,在不少家长之间几乎成了“默认认知”,尤其在中考结束的那几天,这样的声音会在家族群、家长群、邻里间反复出现。但现实是,把“转轨”等同于“走投无路”,其实是对国际课程教育最大的误解。事实上,越来越多家庭,正是基于长线的战略思维,在初中阶段就有意识地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向海外名校、避免一考定终身的成长路径。他们不是被动“转”,而是主动“选”

     

    为什么说,“考不上普高才转轨”是误导性认知?

     

    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主动”选择国际课程而非“被迫转轨”。据《新京报教育周刊》2024年调研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及强二线城市中,有近四成国际课程学生并非因“考不上普高”而选择国际路线,而是早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有了本科留学的清晰规划。这些家庭中,父母往往具有更开阔的教育视野,他们了解国内高考的激烈竞争,也深知国际教育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能力方面的优势。

     

    他们的判断并非源于对体制的不满,而是源于清晰的升学战略:不以一次考试定输赢,而是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周期里积累长期可转化的能力。选择国际课程,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构建一套更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生态

     

    普通家庭为什么也开始选择“战略转轨”?

     

    “国际学校是不是很贵?”这是许多家长最初的顾虑。但现实正在悄然改变。如今的国际课程早已不再是“贵族专属”,很多民办学校、国际部已经开设了IGCSE、A-Level、IB、AP等课程,学费相比全外籍学校更亲民,留学国家也不再局限于英美。

     

    尤其是德国、荷兰、北欧等国家,公立大学大多免学费,整体三年本科学费和生活成本甚至低于国内民办本科+补习班的总开销。例如德国,大学本科阶段对中国学生无中考、无高考分要求,采用“国际课程+预科”体系即可申请。选择德国路线的家庭,往往并非家境特别优渥,而是教育认知更先进——他们在教育性价比、学术发展与长期职业通路之间,找到了最稳妥的平衡点

     

     

    转轨≠躲避,真正的国际课程强调的是长期能力建设

    国际课程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培养“可迁移能力”——不是针对一次考试的短期突击,而是面对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国际课程学生习惯以研究为导向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更强调知识的运用;他们更早开始撰写论文、参与社会实践、完成项目设计,也更擅长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表达观点。

     

    相比于国内教育长期以来“以分数论英雄”的标准,这种教育逻辑更贴近世界大学的人才筛选方式。德国大学尤其看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动机和语言能力,它们不需要你是“尖子生”,但要求你是“能学会的人”。这恰恰给了那些踏实努力但不擅长应试的孩子更广阔的舞台

     

     

    那些转轨的孩子,三年后在哪?

     

    转轨不代表放弃,而是选择更有节奏、更理性的教育路径。近几年,我们看到许多从初三转入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在三年后顺利拿到了德国TU9工科联盟、荷兰研究型大学、芬兰应用技术大学的录取。很多家庭一开始也只是“普通中产”,但他们用更早的判断力、稳定的节奏和恰当的资源配置,为孩子赢得了未来更多的选择权。

     

    有人说这些孩子是“绕道超车”,但更准确地说,他们是在更合适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他们不是逃避,而是选择不被“唯分数论”所定义。他们没有熬夜刷题、没有为排名焦虑,但却在自己的节奏里实现了向上流动

     

    考不上普高才去国际学校”这句话背后的误导,是将所有教育可能性都局限在一场中考或高考里。我们不否定体制内教育的价值,但也必须看到,每个孩子的节奏、天赋与适配路径各不相同。真正的教育选择,从来不该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转轨,并不是认输,而是认清。是认识到孩子适合怎样的教育方式,适合怎样的成长节奏,又适合怎样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也正在为“中考后该怎么办”而焦虑,请记住这句话:“战略性的放弃,并不等于失败;而盲目的坚持,才最容易走进死胡同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王兴彦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王兴彦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