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
学术核心:
主修专业课: 全力投入主课学习,与教授紧密沟通,打好技术基础(音阶、琶音、练习曲如车尔尼740、克拉默、莫什科夫斯基等)。
钢琴文献基础: 认真学习基础阶段的钢琴作品(巴洛克、古典时期为主),掌握不同风格的基本演奏要求和音乐分析框架。
音乐理论: 扎实学习基础和声、曲式分析、视唱练耳,这是理解音乐的基础。熟练掌握总谱读法。
音乐史入门: 建立西方音乐史的整体脉络,特别关注键盘乐器发展史。
艺术通识: 选修文学、哲学、艺术史等跨学科课程,拓宽人文视野。
演奏与艺术实践:
定期演奏会: 积极参加学生演奏会、工作室课,克服舞台紧张,积累演奏经验。
大量聆听: 广泛聆听名家演奏录音/录像,特别是自己正在学习的曲目版本比较。
参加讲座: 多听校内外的讲座和音乐会,学习他人思考方式。
寻找室内乐伙伴: 尝试组建钢琴三重奏、四重奏或与其他乐器合作,培养协作能力。
基础技能提升:
高效练琴: 学习科学的练习方法(慢练、分手、分段、目标设定),提高效率。
视奏: 坚持每日视奏新谱(不同风格难度),提升快速识谱能力。
即兴伴奏基础: 学习简单声乐或器乐作品的即兴伴奏。
职业探索:
了解行业: 主动了解不同职业方向(演奏家、教师、伴奏、艺术管理等)的要求。
基础电脑技能: 熟练掌握乐谱编辑软件(Finale, Sibelius)、基础录音软件。
寻找实践机会: 尝试校内合唱团伴奏、声乐课伴奏等工作。
大二
学术核心:
主修专业课: 曲目难度提升,扩展浪漫主义时期及部分印象派、近现代作品。开始涉足大型作品(如奏鸣曲、组曲)。更注重音乐表现力和个性化诠释。
高级音乐理论: 深入学习复调(对位法)、高级和声、20世纪音乐分析。
钢琴教学法基础: 选修相关课程,了解不同年龄段/水平学生的教学方法。
音乐史专攻: 深入学习某一特定时期或作曲家的钢琴音乐。
副修/选修: 可考虑辅修教育、管理、第二乐器(如古钢琴)、作曲或声乐,丰富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