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作为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不仅以其学术声誉闻名于世,校园里更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奇妙故事。从沉睡150年突然"现身"的千年女祭司木乃伊,到神秘人30年如一日书写"永恒"的执着;从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亲手清洁的象牙文物,到校园里那些古怪的传统与传说——这些故事构成了悉尼大学独特的文化基因,展现了一所百年学府的魅力。
沉睡150年的惊世发现:木乃伊女祭司的苏醒
2018年,悉尼大学考古系的一个普通研究日变成了震惊世界的时刻。Nicholson博物馆里那四具司空见惯的远古木乃伊棺中,有一具被学生发现"不太对劲"——这本是150年来被无数师生研究过、公认是"空棺"的文物12。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这具2500年历史的石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赫然躺着一堆破碎的人骨和绷带残片,估计只保留了原尸体的10%46。
这一发现立刻引爆了澳洲考古界。要知道,在澳大利亚,拥有完整木乃伊的机构屈指可数,澳洲国家博物馆的那具被视为"镇馆之宝",参观者常常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1。而悉尼大学这具"突然出现"的木乃伊,竟然在校园里默默陪伴了师生一个半世纪!
棺材上的象形文字显示,这具石棺属于一位名叫Mer-Neith-it-es的女性,她很可能是一位女祭司或虔诚信徒4。考古学家Jamie Fraser博士描述开棺那一刻:"我们所见的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和震惊——那些不多的你无法克制只能屏息的时刻。我从来没挖掘过埃及古墓,但这次接近了。"4
为了解开这个千年谜团,悉尼大学组建了跨学科梦之队——考古学家、医学家、放射学家联手调查。他们甚至把整个棺材搬到了医院做CT扫描2!通过3D扫描建模和骨骼分析,团队确认这是一位30多岁的成年女性,距今约有2500年历史16。最令人称奇的是,她脑部注射的树脂与著名的图坦卡蒙木乃伊使用的材料类似6。
这一发现也让悉尼大学的学生们既兴奋又"懊悔"。生物工程专业的Alice就感叹:"太后悔了,我当初参观的时候怎么没多看两眼!"1而更耐人寻味的是,Nicholson博物馆共有四具这样的木乃伊棺——如果一具里发现了木乃伊,另外三具又藏着什么秘密呢?12
"永恒"的街头艺术:三十年粉笔书写的城市传奇
走出悉尼大学古老的校园,来到同样建于19世纪的悉尼市政厅,附近一个小广场上的喷泉旁,地面上镌刻着两个醒目的金属大字——"永恒"579。初看之下,游客常会误以为这与悉尼大学的拉丁文校训"繁星纵变,智慧永恒"(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有关,实则背后藏着一个更为动人的都市传说。
多年前,一位神秘人开始每天准时来到这个喷泉旁,用粉笔在地上写下"永恒"二字。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有人甚至为他掐过表——每天的误差不超过30秒79。起初,匆匆走过的悉尼人并未在意这个看似怪异的举动,偶尔还会无意中踩花这两个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执着逐渐打动了市民。
人们开始自发地绕开这两个字行走,若有粗心的路人踩模糊了笔画,很快就会有陌生人蹲下来细心描补59。三十年如一日,这份坚持最终征服了整个悉尼。市政当局决定将这两个字永久镌刻在广场地面上,而就在工程完成后,那位神秘人却悄然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79。
今天,当游客和学子们路过这两个金属大字时,常会驻足沉思。正如一位观察者所感悟的:"'永恒'即代表一切,在它面前,任何修饰、注解都显得多余,即使是智慧也是无力的,连看似永恒的繁星都敌不过它。"5这个由平凡人创造的不平凡故事,与悉尼大学追求永恒智慧的校训形成了奇妙的呼应,成为悉尼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考古遗产:侦探女王的象牙清洁术
悉尼大学Nicholson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组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象牙小物件——它们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清洁它们的不是专业考古人员,而是鼎鼎大名的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3!
这位创作了《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经典作品的作家,其实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考古生涯。她的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温是位著名考古学家,婚后阿加莎经常随丈夫前往各地考古现场,并亲自参与文物清洁工作3。令人莞尔的是,这位富有的作家女士竟然使用自己的面霜来清洁象牙文物——她在笔记中幽默地写道:"我发现face cream是用来清洁象牙物件的最有效工具,能在把灰尘清洁出来的同时不伤害文物本身...结果用在清洁文物上的太多,我这张老脸都没得用了..."3
悉尼大学博物馆展出的这几件象牙制品,正是阿加莎"牺牲"自己护肤品保养的文物3。展览还特别展示了阿加莎在考古途中创作的三部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死亡约会》和《古墓之谜》,这些作品都深深烙上了她的考古经历印记3。
最引人深思的是展览引用的一段话,阿加莎通过笔下神探波洛之口,将侦探工作与考古挖掘精妙类比:"Once I went professionally to an archaeological expedition... You take away the loose earth, and you scrape here and there with a knife until finally your object is there, all alone, ready to be drawn and photographed with no extraneous matter confusing it. That is what I have been seeking to do - clear away the extraneous matter so that we can see the truth - the naked shining truth."("我曾专业地参加过一次考古发掘...你小心翼翼地清除周围的浮土,这里刮刮,那里剔剔,直到最后你的目标物完全显露,可以绘图拍照,不受任何杂物的干扰。这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清除干扰物,直到我们能看到真相——赤裸闪耀的真相。")3
这段跨越文学与考古的感悟,如今静静陈列在悉尼大学的博物馆中,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与思考。
古怪传统与校园秘闻:干尸校长与消失的傅科摆
悉尼大学及其周边高校圈子里,流传着许多匪夷所思的传统和轶事,为严谨的学术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在悉尼的"对头学校"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校园里一直流传着物理楼傅科摆被偷三次的奇闻8。这个用于证明地球自转的科学装置,竟然成为了一些人的"收藏目标",让理科生们啼笑皆非。更令人称奇的是UNSW校园里的猫——它们不仅自由出入教学楼,还有专门的"喵星人协会"负责打疫苗,生活得比不少学生还要惬意8。
而若论澳洲高校最惊世骇俗的收藏,当属伦敦大学学院(UCL)的"干尸校长"——杰瑞米·边沁10。作为学院创始人之一,边沁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的遗体做成标本陈列在学校里。于是这位"精神之父"就被安置在玻璃橱窗中,见证着一代代学生的成长。更夸张的是,学校重要会议时,他的遗体会被推到会场,记录为"出席但未投票"10。传说对头院校国王学院的学生曾把他的头当球踢,这段真假难辨的故事成为了校园传奇10。
回到悉尼大学,那些古老的建筑里也藏着不少秘密。主楼里拉丁文校训"繁星纵变,智慧永恒"不仅是学校的精神指引,也与城市里那个"永恒"故事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57。而Nicholson博物馆里除了那具意外发现的木乃伊外,还收藏着大量古埃及文物,每年吸引着无数考古爱好者前来朝圣12。
这些看似零散的故事,共同编织成悉尼大学独特的精神图谱——既有对古老智慧的敬畏,又有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既保持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生活的趣味。在这里,千年前的女祭司与现代科学家隔空对话;侦探小说家的面霜与精密仪器共同呵护着人类文明的碎片;地上的粉笔字与石刻的校训诉说着对永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