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景是普通中学,高考460分,录取上了世界排名37位的蒙纳士大学——而且是在它的马来西亚校区读本科。这条“曲线救国”的路,想讲给同样在高考后迷茫的你听。因为后面想去澳大利亚去硕士,但又担心总体费用和语言问题,所以学生决定先申请马来西亚分校。
查资料后才知道,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本身是澳洲八大名校之一,2024年QS世界排名第37位,而马来西亚校区是它的直属分校区,不是“合作办学”或“分校”,毕业文凭和澳洲主校区完全一致,受中国教育部认证。更关键的是,它的部分本科专业对高考成绩的要求很灵活——比如申请的商务与经济学专业,官网明确写着“高考总分达到当地本科线以上,且英语单科不低于110分(150分制)”,而学生的高考英语刚好115分,总分460分也过了本省本科线,竟然完全符合门槛!
家长担心“马来西亚校区会不会含金量不够”,但查了毕业生去向才发现,这里的学生既能享受蒙纳士统一的课程体系(教材、考核标准和主校区同步),又能以更低的学费(约为澳洲主校区的60%)完成学业,不少学长学姐毕业后直接申请到了英国G5、澳洲本校的研究生,就业时文凭认可度也和主校区无差别。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原来高考后的路,不止“国内填报”这一条。
申请准备:用“适配度”打动招生官
确定申请蒙纳士马来西亚校区后,它的申请逻辑和国内高考录取完全不同——分数是门槛,但“你是否适合专业”更重要。
语言成绩:比高考英语更关键
虽然高考英语115分达标,但校区要求雅思6.0(单项不低于5.5)作为硬性语言成绩。用两个月时间学习雅思,每天背80个专业词汇,跟着外教练口语,把商务相关的基础术语(比如“supply chain”“market segmentation”)融入日常对话,最终考到6.5分,远超要求。后来才知道,语言成绩高一点,在后续课程注册时能跳过语言预科,直接进入正课。
文书:把“普通经历”写出专业关联
个人陈述里,我没有回避高考分数,反而写了高中时组织班级“校园义卖”的经历:如何统计同学捐赠的物品、制定定价策略、用Excel做收支表,最后把利润捐给流浪动物救助站。申请老师特意提到:“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资源分配’和‘市场需求’的关系,也让我想系统学习经济学知识。” 原来,招生官是看学生能否从日常中提炼对专业的理解。
材料审核:细节决定成败
蒙纳士马来西亚校区的申请流程很清晰,在官网上传材料即可,但需要注意“公证”——高中成绩单、高考成绩证明都要经过公证处翻译公证,雅思成绩要通过官方送分。我一开始漏了“出生证明公证”,招生办邮件提醒后立刻补了,幸好没耽误截止日期。这里想提醒大家:国外院校很看重材料的规范性,哪怕是小细节也别马虎。所以专业真的很重要~
等待与确认:原来“可能性”真的存在
提交申请后不到三周,就收到了conditional offer(条件录取),要求学生确认接受并缴纳押金。原来,460分的高考成绩,真的能敲开世界前50大学的门。
想对和高考没发挥好的同学说:分数只是一次考试的结果,不是你的全部能力。就像蒙纳士马来西亚校区的招生官在邮件里写的:“We value potential as much as grades.” 别困在分数里,抬头看看,或许有更适合你的赛道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