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事背景与创立初衷
丘成桐化学竞赛(S.-T. Yau High School Chemistry Award)是国际知名的中学生科研竞赛,由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发起,隶属于“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系列赛事。该竞赛于2015年增设,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化学学科的深度探索兴趣,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推动中国基础科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竞赛秉承“学术至上、自主研究”的原则,强调原创性与科学严谨性,为优某秀学生提供展示化学研究能力的平台。
二、竞赛组织形式
-
参赛对象
面向全球中学生(以高中生为主),允许个人或团队(不超过3人)报名,需配备1名指导教师。 -
赛事流程
-
初赛:提交研究课题的书面报告,内容需包含研究背景、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评审侧重课题创新性、科学逻辑与学术规范。
-
总决赛:通过初赛的团队需进行英文答辩,由国内外化学领域老师组成的评委团现场评分,答辩环节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科研深度。
-
-
评审标准
核心指标包括:课题原创性(40%)、理论或实验设计的科学性(30%)、报告撰写质量(20%)、答辩表现(10%)。
三、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
学术培养意义
竞赛鼓励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提炼科学课题,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或理论建模完成研究。这一过程能系统训练学生的文献检索、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学术写作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国际化学术交流
优胜团队有机会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TOP科学家对话。历年获奖课题涵盖材料化学、环境催化、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部分成果已发表于SCI期刊。 -
教育示范作用
竞赛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推动中学教育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国内多所重点中学已将其纳入科研素养培养计划,并开设配套课程。
四、参赛建议与注意事项
-
课题选择:建议结合化学学科热点(如纳米材料、绿色合成)或社会需求(如污染治理),避免选题过于宽泛。
-
团队协作:跨学科团队(如化学+生物)可提升课题深度,但需明确成员分工。
-
学术诚信:严禁抄袭或数据造假,一经查实将取消资格。
(注:竞赛具体规则以当年官方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