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地的专硕学制延长为3年成为一种风潮,重压之下港新硕士,也纷纷选择延长学制。
此前,港大商学院提前批招生宣讲上,金融学项目的宣讲老师给出了明确数据,有三成学生选择延期毕业。
从实际感受来说,港大商学院整体选择延毕的比例,可能还不止三成。2022至2023学年,港大商科在读的授课硕士是2618人;到了2023至2024学年,这一数字飙升至5264人。而23fall并没有扩招一倍,这其中,有很多是选择延毕的学生,他们依然会被计入第二年的在读人数。
延毕选择的背后,藏着一年制港硕的现实困境——入学即秋招。刚踏进校园,还没来得及熟悉课程体系,没机会积累实习和科研经历,就得仓促加入求职战场。再叠加不少HR对一年制硕士的天然偏见,觉得“学时短=含金量低”,求职路的艰难可想而知。
而主动延毕操作起来也并不复杂。只需留一门课到第二年修读,再请学校延长学生签就行。更关键的是,港硕由于是按学分收取学费,所以延毕期间不用额外交费,新加坡的多数项目根据学期收学费,可能会带来学费的增加,但也并不过分。
延毕的核心优势,在于能抓住“应届生”这个黄金身份。毕竟国考和大厂校招中,不少热门岗位明确标注“仅限当年应届生报考”,很多校招名额只向应届生开放,而一年制硕士往往因为毕业时间尴尬,错过了求职窗口。比如7月毕业,当年的秋招尚未大规模启动,就已经陷入了“非应届”的困境。
另一方面,一年制硕士课程紧凑,留给实习和职业规划的时间有限。在短短一年内,不仅要完成繁重的课程学习,还要应对毕业论文或项目设计,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寻找优质的实习。而实习经历在求职过程中又至关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非常看重候选人的实践经验。选择延毕,学生可以抽出时间深入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技能。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考取专业证书,丰富自己的简历,让自己在求职时更具竞争力。
一边保留应届生头衔,一边利用额外时间积累高质量实习。等到下一轮秋招时,他们既有应届生的专属赛道,又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同届“纯应届”毕业生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