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为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与人才引进政策,近期对“本地生”身份认定进行了重大调整。以下是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影响分析:
政策调整背景与目标
-
争议起源:随着“高才通”“优才”等计划引入大量内地人才,其子女通过受养人签证自动获得“本地生”身份,引发本土家长不满。争议焦点在于部分家庭未实际居港,却占用有限的学位配额和财政补贴24。
-
政策目标:通过细化“本地生”定义,区分“真实居住者”与“挂名身份者”,既保障人才子女的教育权益,又维护本地学生的录取梦校公平性25。
“本地生”身份的新界定标准
自2027/28学年起,学生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方可享受政府资助学费(即第I类本地生):
-
香港永久性居民:直接符合资格35。
-
持单程证或无条件逗留标签者:无需额外条件35。
-
受养人签证持有者(关键调整):首次获发签证时未满18岁,且在课程开课前两年已实际居住于香港35。
-
居住证明方式:可通过两种途径证明实际居住:①香港学校的全日制就读记录;②入境处出具的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的出入境记录5。
不获资助的本地生(第II类)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以下群体将被归为此类,需支付与非本地生相同的高额学费:
-
未满足居港年限的受养人签证持有人:适用于多数新移民家庭的子女35。
-
其他签证类型者:包括优才、专才、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签证持有人及其家属5。
-
非本地学生签证持有者:如学生签证(Student Visa)、IANG签证等5。
过渡期安排与实施细则
-
分阶段执行
- 2027/28学年:受养人签证学生只需在港居住1年即可享受资助35。
- 2028/29学年起:居住要求延长至2年35。
-
现有学生的处理:已在港插班读书的家庭基本不受影响,但新政实施后新申请者需按新标准执行3。
政策影响与应对建议
-
对家庭的影响
- 已定居香港的家庭:若已提前规划子女在港就学并满足居住要求,则无显著影响3。
- 未移居的新移民家庭:若继续保留内地生活模式,子女可能失去本地生学费优势,甚至被划入国际生招生池子35。
- 正在办理身份的家庭:仍需抓紧完成受养人签证申请,并尽快安排子女赴港居住以满足过渡期要求5。
-
录取梦校策略调整
- 优先选择香港永居身份:永居身份不受居住限制,可彻底规避政策风险4。
- 关注内地DSE学校:香港考评局认可的内地DSE学校名单持续扩大,提供替代性录取梦校路径1。
- 考虑私立/国际学校:非资助学额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适合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4。
-
行动建议
- 尽早规划居住时间:建议受养人签证家庭最迟从高中阶段开始在港居住,积累出入境记录或就学证明5。
- 保存证明材料:妥善保管租房合同、水电费账单、学校注册文件等,以备未来申请资助时使用5。
- 多路径备份:同步关注内地华侨生联考、海外高校招生等替代方案,降低政策变动风险4。
此次政策调整标志着香港教育福利从“身份导向”向“实际居住导向”转变。对于有意通过香港身份获取教育优势的家庭而言,提前规划居住安排、关注政策动态、多元化录取梦校路径将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