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划申请2026年英国本科的同学来说,UCAS文书将迎来重大变化。英国大学招生服务系统(UCAS)在原有“自由书写式”个人陈述的基础上,正式引入结构化问答的全新形式。
从2026申请季开始,所有申请者不再提交一篇统一文风的个人陈述,而是需要围绕三个明确的问题分别作答。这不仅改变了写作方式,也进一步提升了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读性。本文将为大家系统解析文书改革后的三个问题内容、写作方向以及准备建议,帮助大家从容应对变化,写出更打动人的UCAS申请文书。
一、为什么你想学习这个专业?
官方提问:Why do you want to study this course or subject?
这是文书的起点,也是真正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步。它旨在了解你选择这个学科的动机、兴趣来源,以及它在你未来规划中的角色。
写作建议包括:
-
兴趣来源:你是如何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的?某次经历、一本书、一次对话、一堂课,甚至是童年的好奇心都可以成为素材。
-
知识探索:你是否主动阅读了相关书籍、观看公开课、参加夏校或科研项目?这类“超越课堂”的行为会让你的申请更有分量。
-
职业思考:如果你已有职业目标,说明专业与目标之间的联系;如果尚不明确,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通过学习掌握哪些能力,如何影响社会或实现个人价值。
举例参考:
“我对心理学的兴趣起初来源于中学的一本阅读书籍《心理与生活》,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申请相关专业的,是我参与学校心理辅导社团的经历……”
二、你的学业背景如何支持你学习该专业?
官方提问:How have your qualifications and studies helped you to prepare for this course or subject?
这个问题强调你目前所学课程或经历与所申请专业之间的关联。招生官希望看到你的准备是有方向、有深度的。
写作建议包括:
-
相关课程内容:你是否在现有的课程中学习了与目标专业有关的知识?比如经济专业申请者可以谈谈自己在数学或地理课中如何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
学术技能积累:逻辑思维、写作能力、批判性分析、实验设计等都可以作为你为大学学习打下的基础。
-
校内成就与角色:如果你曾担任项目负责人、社团成员、演讲代表等,也可以适当提及,并说明这些经历如何锻炼了你与专业有关的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不必重复在申请表中已有的考试成绩;这部分更重要的是“解释”和“连接”,而不是“列举”。
三、你在课外做了哪些准备?这些经历对你有何帮助?
官方提问:What else have you done to prepare outside of education, and why are these experiences useful?
这是展示“你这个人”的部分。它强调你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责任感和成长性。
写作建议包括:
-
实践经验:你是否有过志愿者活动、兼职、实习或社区参与?这些经历中你学到了什么,是否与你的专业兴趣产生关联?
-
家庭或个人经历:比如你曾独立照顾家人、克服困难、面对文化差异等,这些经历是否塑造了你的人格,或者提升了你的韧性与共情力?
-
兴趣爱好与特长:体育、音乐、写作、辩论、竞赛、认证等,尤其是那些长期坚持、曾投入大量精力的活动。
-
毕业后的经历(适用于非应届生):如Gap Year期间参加课程、工作安排、技能提升计划等。
小建议:
这部分更具个人色彩,没有“正确答案”。关键是真诚、具体、有反思,展现你如何从生活中不断成长,并具备大学学习所需的素质。
写在最后:新结构,更需要真实与准备
UCAS文书的新结构让申请过程更具方向感,也使写作任务更清晰。它不再追求花哨的语言和修辞,而是鼓励学生用三段内容分别讲述兴趣来源、学术准备与个人经历,展现出“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为什么适合”“你准备得怎么样”。
这对所有申请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机会。它意味着你不必依靠模板式的“套话”,可以更加真实、个性化地呈现自己。但前提是:你必须真正了解自己、了解所申请的专业,并能进行深入思考与有条理表达。
提前了解问题、积累素材、反复打磨结构,这些准备工作越早开始,越能写出一篇打动招生官的好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