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警钟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发布紧急安全指南,提醒学生避开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做好行前电子设备检查。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公告,合法居留外籍人士需随身携带官方身份文件,如绿卡、外侨登记号码、工作许可卡、出入境记录等。
需谨慎应对的两种情况
“小黑屋”(二次审查):旅客因材料存疑、回答矛盾等,在通过海关初步检查后,被带至单独区域接受进一步核查。
遣返:正式移民执法行动,因签证欺诈、违法记录或安全风险等严重问题触发。
增加入境受阻风险的情况
护照、I-20或签证临期/过期,如护照有效期不足6个月,I-20上DSO签名过期、SEVIS状态非active或initial。
材料信息与现实不一致,如I-20、签证页、入学学校名称或专业不符,或SEVIS系统中无记录。
入境时间远早于或晚于开学日期,F-1签证持有人一般不能在开学前超过30天入境。
电子设备中存在敏感内容,可能导致延迟入境、扣押甚至取消签证。
携带超过一万美元现金未申报,会引发怀疑资金用途不明。
行李中携带违禁药品或食品,如未经申报的处方药、保健品、肉类或植物类食品。
近期频繁出入境记录异常,海关可能认为有非学习目的。
回答问题时过于紧张、言辞矛盾,会让官员怀疑入境目的不符签证身份。
在美有不良记录,如违反签证规定、有犯罪记录、遭到行政处罚等。
避免“突发状况”的准备(以美国研究生入境为例)
材料准备:必备材料包括护照+有效F1签证、I-20原件(签字页最新)、SEVIS缴费证明(I-901)、学校录取信或入学通知书等,建议所有文件复印3份,电子扫描存档。
时间把控:初次入境最早不能早于I-20标注开学日期30天,也不要晚于开学日期。
物品检查:检查行李物品是否合规,检查手机、电脑、社交媒体网络中的敏感照片并提前删除,不允许带的行李不携带,需要申报的物品积极申报。
总结
留学每一步都有未知,但提前准备能增加面对挑战的底气。海关审查是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备齐证明、理清行程就不bi过度焦虑,整理材料和入境规划等细节是顺利通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