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高,选课走班制是美高优势之一,选好课程对于高中成绩单的含金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高选课确实是一门需要策略的"学问",尤其对刚接触美国教育体系的家庭来说,信息差容易导致焦虑:选课选好了,可以收获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选课选砸了,课程太难导致GPA低,太简单了浪费时间且影响后续学年的课程安排。可以说,入读美高的一门学问就是“选好课”。以下将用更清晰的结构和补充建议帮你梳理关键点,并附上实用技巧
核心选课逻辑(黄金三角法则)
学术底线:满足毕业要求(学分+必修课)
深度了解入读年级的课程分配,如主课和辅修所占比例和选课上限。通常来说,美国学校要求学生共计是6门课程,其中4门主课,分别是数学、英语、人文科学、自然科学;2门辅修,学生自行选择搭配。毕业要求通常在24个学分。
升学优势:体现学术挑战性(AP/荣誉课程比例)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入学测试,挑战难度更为高阶的课程。这样课程难度逐年递增,对于未来升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毕竟在大学申请中,高质量的GPA可是扛把子。
入学测试前,有针对性地预习课程,了解美国高中课程侧重点,对于测试有很大帮助。
个人适配:兴趣能力匹配(避免过度透支精力)
选修课尽量与现阶段的喜好和擅长相关联。作为新生,通常舒适区放在选修课,挑战区放在主课, 这样张弛有度,学起来也开心。当然也不能过于舒适去选so easy的课程,这个度要把握好,根据课程描述或者和顾问及在读学生讨论决定。
更多选课信息,请关注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