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能有加入五常的机会?-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胡帆>日志>法国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能有加入五常的机会?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胡帆

胡帆

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厦门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胡帆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法国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能有加入五常的机会?

    • 法国语言教学
    • 历史文化
    2025-07-24

    1. 戴高乐与“自由法国”:维护大国形象的坚持

    • 象征性抵抗:尽管法国本土沦陷,但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后改组为“战斗法国”)持续参与盟军作战,尤其在非洲、意大利和诺曼底战役中发挥作用。

    • 政治宣传:戴高乐通过外交手段(如与英美苏结盟、争取殖民地支持)极力塑造“法国从未真正投降”的叙事,淡化维希政权的合法性。


    2. 英国的强力支持:欧洲平衡的需要

    • 丘吉尔的游说:英国认为战后欧洲需要法国作为制衡德国的力量,避免欧洲大陆被美苏完全主导。

    • 历史惯性:法国作为传统欧洲大国(19世纪“维也纳体系”核心之一),其国际地位仍被部分承认。


    3. 美国的现实考量:对抗苏联的棋子

    • 冷战雏形:1945年雅尔塔会议时,美国已预见到与苏联的对抗,需要法国作为西欧稳定的支柱

    • 军事基地价值:法国地理位置关键(毗邻德国、地中海),可作为美军驻欧洲的前哨。


    4. 苏联的默许:分化西方阵营

    • 斯大林的计算:苏联认为法国战后的左翼势力(如共产党)较强,可能成为亲苏力量,至少能牵制英美。


    5. 殖民帝国的残余价值

    • 全球影响力:法国仍控制着非洲、东南亚等大片殖民地(尽管战后独立运动兴起),其海外领土和资源使其具备“全球玩家”的底牌。


    6. 联合国的设计逻辑:大国一致原则

    • “五常”本质是战胜国俱乐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本质是二战胜利方的“战利品”,法国作为盟军一员(尽管贡献有限)被纳入。

    • 否决权机制需求:美英苏希望建立一个小范围决策核心,法国作为西欧代表可增加西方阵营的投票权重。


    关键时间线与事件

    时间 事件
    1940年 法国投降德国,维希政权成立;戴高乐组建“自由法国”
    1942年 盟军“火炬行动”解放北非,自由法国军队参与
    1944年 法国本土光复,戴高乐成立临时政府
    1945年 法国获邀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并被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1945年10月 法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争议与批评

    • 贡献争议:法国在二战中的军事贡献远小于美苏英(阵亡约21万人,而苏联超2700万)。

    • 殖民污点:战后法国在越南、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损害其道义形象。

    • “搭便车”质疑: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入常是“大国施舍”而非实力体现。


    法国的战后角色证明其价值

    尽管争议存在,但法国在冷战期间的表现验证了其五常地位的“实用性”:

    • 核大国地位:1960年自主研制原子弹,保持战略独立性。

    • 欧洲领导力:推动欧盟前身(煤钢共同体)建立,成为欧洲一体化核心。

    • 外交自主: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体系,展现独立于美苏的“第三极”姿态。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胡帆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胡帆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