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澳洲学校是水硕,在这里我还是要重申一下,何为水?澳洲申请学校的门槛的确不高,对双非,或者成绩中等的学生相对的友好,但也不是说能申上就能申上的,今天,我针对于学生及家长经常提出的水硕问题,和我在申请澳洲院校硕士学位所遇到拒录案例,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解答。
- 关于水硕的问题
关于“澳洲水硕”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带有偏见的标签,不能简单用“水”或“不水”来概括。澳洲的硕士教育体系有其独特性,既存在一些容易被误解为“水”的特点,也有不少高质量的学术项目,关键在于具体学校、专业以及学生个人选择和学习态度。
澳洲很多硕士项目为1-2年(如授课型硕士),相比国内或欧美部分国家的2-3年制硕士,时间更短。这让一些人误以为“学制短=学习内容少”,但实际上,澳洲硕士的课程设置紧凑,每学期需要完成4-5门课,课业压力不小,只是通过压缩假期和优化课程结构来缩短时长。
澳洲有8所知名高校(八大)均位列QS世界百强,其学术研究实例和教学质量在国际上认可度很高。例如,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的商科、医学,澳洲国立大学的社会科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程等专业,在全球领域都有深厚的积累。澳洲学历受中国教育部认证,回国就业时,学校认可度不亚于欧美同层次高校。
澳洲课程更注重实践与就业导向,澳洲硕士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授课型硕士:侧重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常与行业需求结合(如会计、护理、幼教等专业包含实习要求),毕业后更容易对接就业市场。研究型硕士:侧重学术研究,为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入学需提交研究计划。毕业要求发表论文,难度和学术严谨性与欧美高校一致。
严格的毕业标准,澳洲硕士并非“易毕业”,挂科率因学校和专业而异(部分课程挂科率可达20%-30%)。学生需要完成大量阅读、论文、小组报告和考试,部分专业还要求通过行业认证考试,否则无法毕业或就业。
澳洲硕士并非“水”,而是不同于中国教育的体系,学校知名度和优质专业的学术严谨性、国际认可度很高。
- 澳洲八大来者不拒?
澳洲申请门槛低,非985/211都能进名校,这也是众多学生和家长所认为澳洲学校“水”的原因之一。的确,澳洲硕士的申请,对一些背景稍差的学生是非常友好的,非985/211,只要成绩中等或偏上,或者是一些985/211的学生成绩没有那么理想,也没有一些“软实力”的加成,在澳洲上八大还是相对比其他国家而言,申请难度上会简单很多。
但是也会出现拒录的情况,我的一名学生,G同学,非985/211,软件工程本科,均分80+,提供了相关实习经历,分别申请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那什大学,26年,T1的Master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软件工程硕士)和Mast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硕士)。该学生分别收到了悉尼大学和莫那什大学的offer。遗憾的是收到新南威尔士大学,26,T1,MIT的拒录。
拒录原因如下:
Grouped offer rounds (集中录取批次)涉及到的的专业,每个intake 仅有三轮 offer founds,在每轮 offer round评估中,会根据申请人的学术成绩排名择优发放录取。这意味着学生成绩即使达到录取要求,但因为这些专业给国际生的名额有限,分数不够竞争力的申请会被该专业直接拒掉。
澳洲“八大”,很多热门专业都是如此,就算申请人达到了学校要求的录取分数,但也会因为名额有限学校择优录取,被拒录。
- 收到拒信后的替代方案
如有第二志愿,等待第二志愿录取情况。如没有第二志愿,则:
- 重新规划专业:选择非上述择优录取的专业,重新递交26年的申请
- 如坚持申请上述专业:可以继续递交当年T2和T3 该专业的申请,但是不保证在后面的轮次学生成绩会有竞争力,建议再额外加上一个非择优录取的专业作为第二志愿。
- 或者,可以看是否符合国际大一、预本科或者申请学校是否有硕士预科,如果符合,可递交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