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德语的语法到底要不要学?-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董楠凌>日志>德国德语的语法到底要不要学?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董楠凌

董楠凌

欧亚语培部高级主管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董楠凌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德国德语的语法到底要不要学?

    • 德国语言教学
    • 其他
    2025-07-22

    其实德国人并非完全不教语法,只是他们的语法教学方式和侧重点与我们熟悉的模式不太一样,这和语言学习理念、教育体系有关:

    注重“在用中学”:德国的母语教学更强调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法,比如通过阅读文章、写句子、对话交流等,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感知语法规则,而不是先死记硬背抽象的语法条文。比如学动词变位,可能会先让学生接触大量包含不同变位形式的句子,自己总结规律,再由老师引导归纳。

    语法教学融入日常:在德国中小学的德语课上,语法会穿插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中,而不是单独作为一门“语法课”系统讲授。比如讲时态时,会结合记叙文写作,让学生在描述过去的事情时自然使用过去时,老师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讲解,更侧重“解决实际使用中的问题”。

    对母语者的认知规律:对于母语是德语的人来说,很多语法规则是在长期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掌握的,就像我们说中文时不会刻意考虑“把字句”“被字句”的语法规则一样。所以教学中更注重规范表达,而非从零开始灌输基础语法框架。

    不过,如果是针对外国人的德语教学(比如德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还是会系统讲解语法的,毕竟非母语者需要更结构化的知识来搭建语言体系~

    以下举出是例:

    德国语法教学材料中“语境优先”的理念体现在多个具体设计上,核心是让语法规则依附于真实、可感知的语言场景,而非孤立存在

    1.以“场景文本”为载体引入语法:不会直接抛出“动词变位规则”“时态构成表”,而是先呈现一段完整的语境内容——比如家人间的对话(涉及现在时)、旅行日记(涉及过去时)、购物清单或计划(涉及将来时),让学习者在理解文本含义的过程中,自然接触到其中的语法现象。例如讲“第二格”(表示所属关系)时,材料可能先给出一张房间照片的描述:“Das ist das Buch des Lehrers. Das ist das Fahrrad der Schwester.”(这是老师的书。这是姐姐的自行车。),让学生先通过上下文理解“谁的东西”,再引出第二格的用法。

    2.用“功能场景”解释语法用途:在说明语法点时,会明确绑定具体的使用场景和沟通目的。比如讲“虚拟式”,不会只说“变位规则是XX”,而是结合“提出建议”(“Wenn ich du wäre, würde ich das tun.”)、“表达假设”(“Wenn es regnet, bleiben wir zu Hause.”)等场景,说明虚拟式在这些语境中如何帮助传递特定含义,让学习者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这个语法”。

    3. 练习围绕“完成真实任务”设计:语法练习不是单纯的规则套用,而是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沟通任务。比如学完“比较级”后,练习可能是“描述两个城市的异同”;学完“被动语态”后,任务可能是“写一段产品说明书(说明某物是如何被制造的)”。学习者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运用所学语法,而非机械刷题。

    4.通过“语境纠错”强化理解:当学习者出现语法错误时,材料不会只标注“此处错误,正确形式是XX”,而是结合语境指出“在这个场景中,用XX表达更合适,因为……”。例如学生用错时态描述昨天的事,材料会提示“这里在讲昨天发生的事情,所以应该用过去时哦”,让错误修正与具体语境关联。

    这种设计的核心逻辑是:语法是“工具”,而语境是“工具的使用场景”——先让学习者看到工具在场景中如何工作,再理解工具的构造和原理,最终学会在相似场景中自己使用工具。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董楠凌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董楠凌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