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停止关税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呈现多维度、动态变化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一、短期影响:美元承压走弱
-
政策转向信号削弱美元信心
关税暂停释放贸易摩擦缓和的信号,市场对美国“保护主义”立场松动的预期升温,导致投资者抛售美元避险资产,转而配置风险资产或非美货币。- 典型案例:2025年2月特朗普暂停关税后,美元指数当日下跌8%,人民币等非美货币大幅升值。
- 5月14日中美宣布关税从34%降至10%后,美元指数短暂拉升但仍难掩疲软趋势。
-
资本流动格局变化
高关税政策曾吸引资本回流美国,而暂停关税可能引发资本外流预期,进一步压制美元需求。例如,2025年5月协议达成后,外资单日净流入A股超百亿人民币,反映资金向新兴市场转移。
二、中期影响:多因素博弈下的波动性加剧
-
政策反复性与市场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频繁摇摆(4月至7月累计改口27次),导致美元波动加剧:- 4月关税落地后,美元指数因经济衰退担忧暴跌至98附近;
- 7月威胁对日韩加税时,美元又因避险需求反弹。
-
通胀预期与美联储政策干扰
- 关税暂停可能缓解输入性通胀(预计对美国通胀影响低于1%),削弱美元抗通胀属性;
- 但若通胀压力持续(如6月就业数据超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7月降息概率从70%降至5%),可能支撑美元。
三、长期结构性风险:美元信用基础受侵蚀
-
贸易逆差与债务问题恶化
短期关税虽改善贸易逆差(2023年逆差降至773亿美元),但政策暂停后进口反弹可能使逆差再度扩大,叠加高财政赤字(2025年预计占GDP 6.1%),长期削弱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
全球化供应链重构的负面效应
企业为规避关税加速供应链转移(如“弹性优先”取代“成本优先”),推升生产和运输成本,最终通过价格传导抑制美元购买力。
四、对主要货币的传导效应
货币 | 受影响机制 | 典型案例 |
---|---|---|
人民币 | 关税放松+资本流入推动升值,但央行3.2万亿外汇储备可干预汇率 | 2025年5月升破7.2关口 |
日元 | 美国对日关税威胁(25%)导致避险资金涌入日元,但美元强势时被动贬值 | 7月美元/日元因关税言论单日波动超2% |
欧元 | 美元走弱时获益,但欧盟面临类似供应链重构压力 | 关税暂停后欧元兑美元涨至1.15 |
结论:趋势性贬值与阶段性反弹并存
- 主导逻辑:政策暂停→避险需求减弱+资本外流→美元承压;
- 关键变量:
① 美联储货币政策(降息节奏);
② 地缘政治与后续谈判进展(90天缓冲期后关税是否重启);
③ 全球供应链成本对通胀的传导强度。
若美国维持“半暂停”状态(保留10%基础关税)且经济数据强劲,美元可能获得阶段性支撑;但长期结构性矛盾仍指向贬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