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本科选课指南(2025版)
一、核心规则先记牢
1. 学制特点:港大实行“大类收生”,最晚可在大三结束才最终确定主修,前两年选课自由度很高,允许跨学院选修。
2. 学分框架:
• 毕业总学分:通常 240 学分(四年制)
• 通识课程(Common Core):必须完成 4–6 门(36–54 学分),分布在五大板块:Science / Technology & Big Data / Arts & Humanities / Global Issues / China: Culture, State and Society
• 主修要求:以专业手册(Major Requirement Sheet)为准,含必修、选修、Capstone 等。
• 每学期的学分上限:18 学分(经批准可到 21 学分);下限:12 学分。
二、选课时间轴(以 2025–26 学年为例)
• 8 月 5–8 日:课程预览期,可提前把课程加入“Wish List”。
• 8 月 13–20 日:首轮选课(先到先赢)。
• 9 月 4–11 日:加/退选(Add-Drop Period)。
• 开学第 1–2 周:仍可网上退课(Late Drop),但须补满最低学分。
三、系统操作 3 步走
1. 登录 SIS(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
2. 进入 “Enrolment & Registration → Add Classes”。
3. 依次选择学期 → 搜索课程代码 → 选择子班(Subclass)→ Submit。
四、避坑 & 抢课技巧
1. “多选一门”原则:计划修 5 门,先抢 6 门,防止热门课被踢。
2. 子班轮换:热门课(如 ACCT1101、ECON1210)有多时段,被拒后立即换另一子班再提交。
3. CC 课程排位:提交后可到 commoncore.hku.hk 查看实时排位,若排位 > 空位,尽快换课。
4. 前置课策略:若下学期需修有 pre-requisite 的课,先空出位置,等本学期成绩出来后再 add,以免被系统拒绝。
五、如何制定四年课程表
1. 先排“硬钉子”
• 主修必修链(特别是带 pre-requisite 的序列)。
• 语言/写作要求:如 CAES1000、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 再填通识(CC)
• 建议每年 1–2 门,不要把 4 门都压到大四。
• 跨学科选:理工科可选“China & the World”等人文学科,易拿高分。
3. 穿插自由选修 & 副修
• 常见副修:Business, Computer Science, Psychology, Finance。
• 用自由选修学分可一次性满足副修要求(通常 36–48 学分)。
4. 预留交换/实习学期
• 若计划第三学年 Fall 交换,提前把该学期主修必修课挪到 Summer Semester 或用学分豁免解决。
六、实用资源一键收藏
• 教授评分:rateprofessors.hku.hk(学生自建)
• 选课交流群:Telegram “HKU Course Selection 2025”
• 学术顾问:Faculty Academic Advising Office(可在 SIS 直接预约)
七、常见 Q&A
Q1. 非商学院学生想选 BA 热门课被锁位?
A:先邮件授课教授,附上简历与选课理由,申请“Consent to Enrol”。成功率 > 60%。
Q2. 粤语授课听不懂?
A:在 “Medium of Instruction” 筛选项里选 “English”;若只有粤语班,可联系 Disability Office 申请同步字幕。
Q3. 能否 Pass/Fail?
A:仅自由选修课可在 Add-Drop 期内改为 Pass/Fail,主修/通识课不可。
八、一句话总结
“先满足毕业底线,再预留机动学分,最后把最难的课留给你精力最旺的学期。”祝你选到心仪的课,四年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