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最后一天,我坐在红磡的小出租屋里,收拾着行李。八达通卡上的学生优惠标识让我念念不忘。这座城市承载了我一年的青春,如今却要说再见。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2024秋季港硕生,我想分享一些真实的经历,希望能为即将毕业的同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在求职过程中,我投递了327份简历,却一无所获。这让我不禁反思,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投行到中小企业,我尝试了各类岗位。凌晨五点赶往屯门的面试,或者在尖沙咀连续面试三轮,已经成为常态。然而,结果却是令人沮丧的。最让我痛心的是,我的同专业本地同学,尽管雅思只有6.0分,却轻松获得了月薪1.8万港元的工作。而我,带着雅思7.5分和三段大厂实习经验,最后却因为“需要粤语流利的人”而被HR拒绝。
身边的朋友们也经历了类似的困境:
- 一位三语流利的翻译专业同学,因为没有香港永久居留权而被律所拒绝。雇主宁愿选择本地生。
-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长,虽然技术出色,但在终面时被老板以“IANG签证麻烦”为由拒绝。
- 一位护理学女生在笔试中名列top1,但由于不熟悉粤语医疗术语而失败。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签证和专业选择是决定性因素。
血的教训:三大坑洞
-
语言关卡:雅思成绩高并不足以满足要求。许多中小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粤语,包括邮件书面语、法律文书和病历等。我的朋友花费6000元港币参加粤语术语课程,才有机会获得面试。
-
签证障碍:IANG签证在HR眼中意味着“不稳定”。猎头直接告诉我,企业宁愿雇佣本地生以避免签证麻烦。更令人气愤的是,本地生起薪1.8万港元,而我们要求2.5万港元却被质疑“凭什么”。
-
专业误区:文科生在香港求职极其困难。我读社会科学,投递的简历全被拒绝。而金融科技和IT专业的同学则能轻松获得月薪3.5万港元的工作。显然,香港职场更看重“直接创造价值”的专业。
回内地后的意外收获
回到内地后,我收到了深圳一家大厂的offer,尽管薪资比香港的预期低30%,但我的港硕背景在跨境电商分析方面正是他们需要的。此外:
- 香港学历在深圳落户仅需三天。
- 3万元的租房补贴在第二个月到账。
给后来者的建议
-
留港求职:
- 提前准备:大二开始练习粤语,包括日常对话、行业术语和邮件用语。
- 专业选择:瞄准金融、IT、医疗等高需求领域。
- 时间规划:港校招聘节奏快,春节前没有offer基本上就没希望了。
-
回内地发展:
- 利用应届生身份参加校招。
- 了解大湾区政策,享受补贴和落户福利。
- 将香港的国际项目和前沿经验作为优势,包装成差异化竞争力。
结语
香港职场对“本地适配度”要求高,这包括语言、身份和对本地市场的理解。与其纠结于规则的不公,不如早点规划出路。人生如飞机起飞,香港的经历让我看清了方向。好人生不止一条路,希望你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以上重庆前途出国留学卢老师的介绍,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的相关资讯信息可以点击登录重庆新东方前途出国官网了解。如果您对于留学还有任何相关疑问,可以直接点击进行留学在线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留学老师为您免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