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去海外读书、定居还有跨国交流越来越火,在英国的中国同胞碰到诈骗的事儿可没少发生。这篇文章就结合真实发生的事儿和官方给出的消息,给大家唠唠英国那些常见的诈骗类型、惯用手段,再给点实在的防骗招儿。
一、英国常见诈骗类型大揭秘
- 假冒官方机构(HMRC、Home Office、警局等)
那些骗子会装成英国税务局(HMRC)、内政部(Home Office)或者当地警察,说受害者犯了法、欠了税,得赶紧转账交罚款或者把个人信息交出来。他们还会用假冒的来电显示,甚至弄出“官方”信头的邮件,让人一看就觉得靠谱。
典型话术来啦:
“嘿,你的国民保险号(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被用在犯罪活动里啦!”
“你还有税没交呢,不赶紧交钱,可就要被抓走咯!”
- 银行或快递诈骗
骗子会自称是银行客服或者DHL、UPS的工作人员,告诉受害者账户有问题或者包裹出事儿了,然后诱导他们点钓鱼链接、给银行卡信息或者下载远程控制软件。
常见表现有这些:
短信里带着钓鱼网站的链接。
说话语气那叫一个急,非得让你马上“核实账户”或者“冻结资产”。
- 留学生专属“定制”诈骗(中文诈骗电话)
骗子用中文给留学生打电话,说他们“国内身份被人冒用了”“快递有问题”“得跟中国使馆联系”啥的,一步一步把留学生引入连环套,还吓唬人,让人转账。
常见套路如下:
装成中国使馆或者驻英公安。
要求开视频会议“配合调查”。
把受害者的信息控制住,还威胁要动他们家人。
二、诈骗套路深度剖析
英国的诈骗,可不像国内那么直接粗暴。它们都有这些特点:
高度“私人订制”:根据受害者的背景编故事,比如留学生、华人商户、老人啥的。
语言切换自如:英语、中文说得都挺溜,让人更容易相信。
心理战术玩得溜:制造恐慌、装成官方机构、给人时间压力。
仿真程度超高:电话显示、邮件格式、网页链接,都跟官方的一模一样。
三、防骗小妙招,拿走不谢!
✅ 记住这三“不”原则:
个人信息(护照号、NI号、银行账号)打死也不说。
别给任何自称政府、警方或者快递公司的人转账。
陌生短信或者邮件里的链接,千万别点!
✅ 官方才不会这么干呢:
HMRC或者Home Office,juedui不会通过电话要你的银行信息,更不会威胁要抓你。
警察上门,肯定得出示证件,绝不会让你转账“保释金”。
所有正式的事儿,都会通过书面文件寄给你,不会口头电话通知。
✅ 碰到可疑情况,这么办:
挂了电话,冷静冷静,别当场就操作。
可以打英国反诈骗热线:Action Fraud(0300 1 2 3 2040)。
找学校国际办公室或者中国驻英国使领馆帮忙。
英国可是个法治国家,但诈骗这事儿,还是防不胜防。留学生社会经验少,很容易就成了骗子的目标。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擦亮眼睛,别掉进骗子的陷阱里。要是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过被骗的经历,也欢迎留言说说,咱们一起提高防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