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政府针对外籍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取消、驱逐出境行动持续升级,叠加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让众多正在美国求学或计划赴美深造的中国学生忧虑重重。
香港《南华早报》17日报道称,中国学生正重新审视赴美留学计划,部分中国家长将目光转向英国,将其作为留学备选方案。
报道指出,过去数月间,美国数十所大学的数百名留学生签证遭无故吊销。个别案例中,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特工甚至对高校展开突袭,直接逮捕留学生。在特朗普政府大力打击非法移民的政策背景下,留学生群体面临着被驱逐出境的严峻风险。
上周(4月9日),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特别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近期选择赴美特定州学习时需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切实增强防范意识。
留学中介玉林(音译)透露,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原本计划送子女出国接受教育的中国家长普遍陷入恐慌,部分家长改变了对赴美留学的看法,转而选择英国留学,导致申请英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她表示,申请出国留学的家长们“明确”表示,孩子的备考方向应从大学先修课程(AP)转向国际文凭课程(IB)或A-level课程。AP课程和考试主要服务于申请美国大学,而IB和A-level课程则可同时用于申请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
据报道,一些美国大学和律师事务所已开始采取行动,反对特朗普政府针对留学生的不当举措。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5日,美国纽约,民众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哥大巴勒斯坦留学生穆赫辛·马赫达维被捕。 IC photo
一位学习视觉艺术的中国女生透露,芝加哥大学管理人员已致信学生,要求他们在身份或签证被取消时及时与学校沟通。
面对美国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的强硬态度,哈佛大学选择正面“硬刚”。14日,哈佛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随后,该校被冻结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15日,特朗普再次发出威胁,要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并要求该校道歉。
上周,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学校的4名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指控美国政府成批取消留学生签证的行为非法,并要求美政府恢复受影响学生的签证和身份。
负责该案的律师事务所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近期被美国政府取消签证身份的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这是明显的歧视行为。如果美国政府可以如此肆意妄为,那么所有留学生的安全都将受到威胁。”
多年来,中国留学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但自2019学年以来,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持续减少。
根据美国国务院赞助的国际教育协会(IIE,总部位于纽约)发布的年度调查数据,2023学年开始,共有331602名印度留学生在美国学习,而中国留学生人数则为277398人。相较上一学年,印度留学生增加了23%,中国学生减少了4%。至此,印度15年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报道指出,对于一些已计划送孩子去美国的中国家庭来说,现在改变计划已为时已晚,他们只能准备迎接挑战。
江苏省南京市的杰森(Jason)表示,他的女儿已于今年四月被一所美国大学录取,现在再转到英国或澳大利亚的大学已不可能。他称,从2017年女儿上国际学校开始,他们就计划送她去美国上大学。
他不得不为女儿存更多的钱,因为他预计美国的生活费用会大幅上涨。他也不确定一些学科专业是否会对国际学生设限,或者女儿以后留在美国是否会有困难。“我们现在还没想那么多。谁知道两年后或四年后特朗普会怎么做呢?”
3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占美外国留学生总数约四分之一。教育合作不仅拓展了两国学生的交流渠道,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也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符合双方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切实保障中国留学生的正当合法权益,不得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歧视性、限制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