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申请季的深入,美国本科招生政策在多个维度展现出新变化:一方面,招生官更看重申请者的综合素质与学术“自洽性”;另一方面,新技术和社会议题也逐渐渗透进评估体系,AI写作、学科交叉能力成为新的竞争亮点。本文将结合美国高校发布的数据、国际招生动向和一线申请实践,梳理2025年美本申请的四大新趋势。
一、学术定位转向“主题深耕”:不再追求全面,而要“聚焦”
与以往追求“全优型选手”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美国高校青睐在某一领域具有持续兴趣、成果或反思的学生。这种趋势可称为“学术叙事化”(academic narrative)。
在2025年Common App主文书与补充文书中,“请结合你的学术兴趣,解释为何选择我们的项目”成为高频题型。以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为例,招生要求强调申请人需展示自己如何在某一主题上“建构知识”,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的一长串高分。
这一变化也引导高中生在选课、课外活动和夏校中更早地形成主题线索。例如,有申请者在心理学方向上形成“社会焦虑+公共传播”的交叉研究,或在环境科学方向构建“低碳校园+技术倡议”路径。
二、“去标化”持续推进,多元评估更依赖“定性素质”
2025申请季,超过1800所美国高校继续执行“Test-Optional”或“Test-Blind”政策(不强制或完全不参考SAT/ACT成绩)。尤其是加州大学系统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恢复标化考试要求。
在这种“去标化”背景下,招生官对推荐信、活动描述、文书等“软性材料”的依赖显著增加。这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考验其“自我认知深度”与“社会感知能力”。
以塔夫茨大学为例,其新一轮招生培训中明确指出:写出“体现成长过程”的失败经历,比简单描述一次竞赛获奖更具说服力。这使得“故事能力”成为文书打动招生官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