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热不减,但政策紧缩步步加码
加拿大一直是中国学生主要的英语系留学目的地之一,以其优质的教育体系、良好的移民通道、相对低廉的学费和生活成本受到欢迎。然而,2024年下半年起,加拿大联邦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留学政策收紧措施,在2025年全面落地。这些变化一方面体现出加拿大对于教育资源与移民通道管理的趋严,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与家庭在申请策略上作出相应调整。
✦ 学签配额实施,全国数量受控
2025年,加拿大联邦政府首次设立“Study Permit Cap”(学习签证限额),根据IRCC(移民、难民和公民事务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学习签证年度配额控制在约36万份,比2023年实际批签量减少了约20%。各省根据人口、教育容量等因素分配额度,导致部分省份(如BC省和安省)的国际学生申请竞争尤为激烈。
IRCC明确表示,此举意在控制公共服务压力、稳定住房市场并提升国际生质量。但现实中,这一措施对准留学生构成实质性挑战——学生需先获得省级政府(DLI)出具的接收函(Attestation Letter),再提交学签申请。这使得整个申请流程复杂化、等待时间拉长。
✦ 私立院校“严监管”,低成本路径被堵
2024年底,IRCC宣布不再为大部分私立学院项目的毕业生提供PGWP(毕业后工作签证)。尤其是那些不设研究基础、或以“远程+混合授课”方式运营的小型院校,受到重点整顿。
这项新规被视为针对“挂靠学校+移民跳板”的灰色链条,以减少国际生滥用政策的行为。对于期望通过留学实现移民的中国家庭而言,意味着必须更加审慎选择院校与项目——名校固然重要,但是否具备政府认证与PGWP资格,成为新标准。
✦ 留学成本上涨,预算管理成关键
加拿大通胀率居高不下,2025年留学成本显著上升。根据EduCanada数据,2024 - 2025学年本科国际学生平均学费达35,000加元,研究生项目则在25,000 - 45,000加元不等。住宿、交通、医疗保险等生活开支进一步推高整体预算,预计全年综合成本需在人民币25-35万元之间。
面对成本压力,越来越多学生选择申请奖学金、担任校内助教或通过校内工读减轻负担。同时,家庭也倾向于选择非一线城市的优质大学,如阿尔伯塔大学、曼尼托巴大学、新斯科舍省的达尔豪西大学等,以获取更具性价比的教育资源。
✦ 从学签到移民路径,“明确规划”成核心要素
尽管政策趋严,加拿大仍维持相对清晰的留学-就业-移民通道。特别是STEM、教育、健康护理、农业等紧缺行业的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申请PGWP、转工签再到EE快速通道移民,仍具可行性。
2025年,更多省提名计划(PNP)针对留学生设立专属类别,如萨省的International Graduate Entrepreneur项目、安省的国际硕士毕业生移民通道,给予毕业生直接定居的机会。但这些项目大多要求稳定工作、语言水平达标、毕业后在本地居住一定时间等。
因此,建议在选择专业与院校时就应考虑未来职业路径与移民可能性,不应仅以录取率或费用高低作为only标准。
✦ 应对策略与申请建议
-
提前准备DLI接收函申请:在申请学校时即确认是否具备开具Attestation Letter资质,避免因配额不足被延迟申请。
-
选校时优先考虑PGWP合规项目:确认学校在IRCC官方名单中,并查明毕业后是否有申请工作签证的资格。
-
预算规划从申请季就开始:评估学费、生活费、汇率变化带来的压力,合理配置家庭储蓄与奖学金计划。
-
关注非热门院校机会:许多排名不高但就业强、移民通道清晰的院校值得关注,例如汤普森河大学、圣玛丽大学等。
-
移民路径不等于"默认通行":政策收紧背景下,应有B计划,如同时考虑澳洲、新西兰等替代国家,或通过国内研究生阶段“曲线转轨”。
✦ 总结:留学规划已进入“政策主导时代”
2025年起,加拿大留学进入了一个“门槛高、要求细、策略强”的新阶段。家庭在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与个人发展,还需紧跟政策动态,审慎评估学校资质与毕业出路。
简单来说,加拿大留学不再是"谁都能来、来了就能留"的乐土,而是适合那些早准备、懂政策、愿意扎根的学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