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日本,关于“7月5日大地震”的传言可以说是最热门的“都市传说”之一了。事情的起因是一部销量突破百万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 完全版》。作者自称拥有“预知梦”,早在1999年便画出了一场发生在2011年3月的大地震,后来竟真的与东日本大地震的时间惊人吻合,这下她立马成了“预言家”般的存在。
而这部漫画的改订版中,又写到了“2025年7月,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海底发生剧烈爆炸,引发巨大海啸”的可怕场景。于是,一大批网友陷入了焦虑状态,甚至有些人开始囤水、囤粮、更新防灾包,全日本人民好像提前过起了“防震月”。
日本列岛位于四大板块的交汇处,脚下根本不安分,三天一小摇五天一大晃,地震什么的根本是家常便饭。然而,这一次,连久经“震”场的日本人也开始眉头紧锁了。
发生什么了?这还得说回开了震动模式的鹿儿岛。
自从6月21日开始,日本最南端的鹿儿岛县的十岛村附近“人烟稀少但地壳非常热情”的吐噶喇群岛(这名字真是...)突然活跃了起来,频繁传来地震的消息。到7月3日为止,短短十来天,这一带就发生了近1000次地震,光是7月2日那天,震度5弱以上的地震就连发了两次,到了今天早上还送上两次震度4的“早安问候”。7月3日下午震度更是一度达到6弱(里氏5.5级),有明显震感的地震次数就已经达到了25次。
虽然这波地震确实给预言添了点“神秘感”,但其实,从地理位置来看,这次地震集中在吐噶喇群岛附近,而漫画里所谓“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那片海域,更接近南海海槽,这中间还是隔着好几百公里,想说鹿儿岛的地震直接就是预言中的“那一震”,恐怕有点牵强。
而且科学家也指出吐噶喇群岛就在琉球火山弧上,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地震扎堆也不算稀奇。
说到底,科学无法预测未来,但人的经验和文化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鹿儿岛的地震,也许只是一次地壳在翻身;7月5日,也许只是又一个平凡的星期六。但无论地震来不来,该储备的水、该备齐的逃生包,该进行的防灾演练,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