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是北京出色的公立高中内的精英国际项目,以超高的名校录取率和严格选拔著称,是追求世界出色大学学生的热门选择。
作为国际教育的标杆之一,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2025届毕业生的美本录取结果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风向标。
其录取数据不仅反映了出色美本院校对国内出色学生的选拔趋势,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十一学校独特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升学策略的有效性。
十一学校2025年美本整体录取情况
十一学校国际部2025届毕业生收获颇丰。
offer方面,共获得“哈耶普斯麻”录取2枚(1耶鲁、1斯坦福),藤校录取12枚,美国TOP30综合大学录取总计超过230枚。
十一学校出色申请案例启示
申请放榜以来,十一学校国际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启航远翥”中陆续展示了一些出色毕业生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总结除了以下三点启示,供后续选择留学路径的家庭参考:
1. 复合型人才的跨界能力
在这些申请案例中,有一个趋势非常明显,那就是“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数学+人工智能”还是“日语+经济学”,甚至“音乐+应用数学”,这些成功学子爱好广泛、视野广阔,他们早在新高一入校时就大致确定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多方向探索,深度发展。
当传统“T型人才”模型遭遇挑战,十一学子以深度跨界能力重构美本录取逻辑——他们用实践验证:在出色名校眼中,跨学科的复合能力,某种程度上的含金量可能不输单一学科的竞赛金奖。然而这种能力绝非多领域浅尝辄止,而是深度融合。
2. 申请季中家长的“放手哲学”
每篇文末总会有家长寄语部分,我们发现,”放手“是家长们共同的智慧。
在十一学子的录取密码中,家长的“放手”绝非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战略性信任——其本质是通过“三不三托”,在关键节点实现精准托举——不绑架兴趣、不透支焦虑、不设限定义;资源托举、心理托底、机会托架。
美本申请季的喧嚣中,“放手”二字常被误解为全然退场或消极旁观。然而,真正的“放手哲学”,却是一场关乎爱与边界的深邃智慧。
它不是冷漠地撤出孩子的战场,而是将方向盘郑重交予孩子手中,家长则悄然退至副驾位置——既提供导航的稳定支撑,又允许孩子亲自感受路途的颠簸与方向盘的重量。
3. 早申失利,如何面对?
在这些申请案例中,我们发现,即便是最出色的学生,早申时也难免会碰壁,这些申请案例中,早申收获几封拒信的同学大有人在,但并不妨碍他们最终在RD中收到梦校的offer。
因为,美本早申失利并非终点,而是调整与成长的契机。
从心态上,学生需要:坦然接纳失望,拒绝灾难化解读,将挫折视为优化申请的宝贵时间窗,家长需成为稳定的情绪后盾,传递无条件的信任。
从策略上,学生可以:
1️⃣精准复盘定位短板(选校、文书、活动、成绩)
2️⃣利用额外时间对文书进行深度而非表面的修改
3️⃣动态优化选校名单,积极提交有价值的进展更新。
家长角色应转向提供资源支持与后勤保障,避免过度干预,守护孩子的心理能量,助力其以更清晰的策略和更强的韧性迎接常规申请。毕竟,跌倒后的智慧起身,比一帆风顺更能定义成功。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许多同学在给学弟学妹的建议中提到了标化的重要性,做为美本申请的三驾马车之一,标化成绩显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