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正在紧张进行中。
2025年盛夏,不少家庭正在经历着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时刻。一张成绩单,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影响着未来几年的人生规划。
然而,今年对部分考生来说,情况更为复杂。一些因几分之差与目标院校擦肩而过的学生,将目光投向复读,但不少地区的政策却悄然发生变化。四川、山东、云南、黑龙江、贵州等地的部分公办高中已明确限制或不再接收复读生,反映出整体政策的收紧趋势。
据高校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以下5所院校在2025年明确表示只招收应届毕业生: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该校2025年招生章程指出:招生对象需为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身体健康,未婚,年龄不超过20周岁(2005年9月1日后出生)。
国防科技大学
该校2025年在北京、辽宁、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贵州和陕西等省份招生,招生章程明确:无军籍地方本科生仅限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海军军医大学
2025年招生计划中规定:无军籍地方本科生仅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外语教学语种为英语,文理科类别为理科,政治面貌需为共青团员或中共党员。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该校2025年招生章程中指出:仅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且需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同样明确只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这类明确不招往届生的高校可能会逐渐增多,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复读再战高考”路径或将受到更多限制。
不过,在新的教育趋势下,机会也在不断出现。当国内升学竞争持续加剧,一种越来越多家庭关注的替代方案——“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外国际本科”项目,正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选择。
这类项目无需通过统一招生计划录取,通过测试或面试等方式入学,绕开复读政策限制,为学生提供进入海外高校学习、获得本科学位的途径。其中,2+2国际本科项目是目前较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学生前两年在国内高校学习,后两年前往合作海外高校继续本科学业,最终获得海外大学的本科学位。
例如:
-
中央财经大学与多个国家高校开展合作,设有2+2国际本科项目。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设有多个专业方向,涵盖人文、商科、理工等,学生可衔接英、澳等国高校继续学业。
-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2+2项目已累计开办29届,合作高校包括澳大利亚的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涵盖商科、人文、计算机等多个专业方向。
此外,对于希望在国内学习时间更长、国外就读时间更短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计划外3+1 SQA国际本科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三年学习后,第四年前往海外高校完成学位。该项目适合学习基础良好、希望控制预算、同时获得国际文凭的学生。
例如:
-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均设有SQA 3+1项目。
-
入学方式相对灵活,对高考成绩要求不固定,部分项目支持通过学校测试录取。
未来的路径不止一条。面对复读政策收紧,不妨思考更多可能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重新规划升学道路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