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们将介绍一位电子工程(ECE)背景的留学生,如何逐步拓展技能、明确目标,最终进入科技企业的故事。
他的路径并非一开始就设定为计算机专业,而是在留学申请、学业规划以及研究生求职中,逐步完成了从电子工程到软件开发方向的过渡。最终,他获得了TikTok和亚马逊两家公司的全职工作机会。
01 方向探索:从电子工程出发
这位学生在本科阶段主修电子信息工程,在大二时开始考虑出国读研,并希望能在毕业后留美工作。起初,他的目标集中在EE(电子工程)或EC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领域。
在与升学顾问深入沟通后,明确了一个现实考量:尽管ECE是他的专业背景,但从长期就业角度看,计算机方向的岗位数量更多,进入门槛也相对清晰。
基于这一判断,他在申请阶段决定采用“多点尝试”的策略,即以ECE为主,同时申请部分CS(计算机科学)项目作为补充,以便探索不同路径。
由于本科课程设置与多数CS研究生项目不完全契合,他申请时选择了较多ECE项目,同时也尝试性申请了一些课程设置相对灵活的CS项目。在申请季中,他共获得了多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专业涵盖ECE与CS两个方向。
最终,他选择了位于加州的一所高校攻读ECE硕士,主要考虑了项目内容与地理位置对实习和就业的支持条件。
02 技能转型:利用研究生阶段补充计算机能力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并没有局限于本专业的课程,而是有意识地拓展了计算机科学方向的技能。除了必修课以外,他还选修了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等CS核心课程。
此外,他还积极利用学校与外部平台提供的项目实践资源,如参加线上编程课程、参与开源项目、完成实习训练任务等。这些积累使他不仅在简历中能展示技术能力,也增强了他在面试环节的表现。
在这个阶段,他与升学顾问保持定期沟通,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并根据企业的职位要求调整自己的技能准备方向。
03 求职实践:从申请到拿下Offer
在毕业前的求职过程中,他重点面向软件开发类岗位,覆盖了社交媒体、云计算、电商等行业。为了更好应对面试,他专门强化了算法题训练,并模拟了多个技术与行为面试场景。
在秋季招聘高峰期,他递交了多个申请,并陆续进入了几家公司的面试流程。其中,他在TikTok和亚马逊的面试节奏最为顺利。TikTok的岗位主要面向后端开发,亚马逊则更偏向全栈工程师方向。
最终,他收到了这两家公司的全职Offer。在比对工作内容、城市位置、签证支持等因素后,他最终选择了TikTok作为职业起点。
04 经验总结:几点个人反思与建议
从申请到求职,他认为自己的一些关键决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及早定位目标:在本科中期就开始考虑研究生和未来职业方向,为后续的课程选择和项目积累打下了基础。
-
不局限于原专业:尽管本科和研究生都偏向电子工程,但他没有被“专业标签”所限制,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补足了计算机方向的技能差距。
-
保持主动学习:即使课程压力较大,他依然抽出时间参加编程训练和技术项目,提升实战能力。
-
利用资源:包括学校课程、导师建议、外部实习平台、职业咨询服务等,都是帮助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05 关于企业:TikTok与亚马逊工作特点概览
TikTok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短视频平台,其技术团队遍布全球,在后端系统、大数据处理、算法推荐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亚马逊作为跨国科技企业,在云计算、电商平台、智能硬件等方向都设置了大量技术岗位。两个公司在工作模式上各有特色,但都为技术人才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路径。
写在最后:路径可以不同,目标可以一致
这位同学的经历表明,尽管出发点是电子工程,只要方向明确、准备充分,依然可以实现从“非CS背景”向技术岗位的转型。他的故事不是偶然成功的案例,而是在清晰目标、稳步推进、持续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的自然过渡。
如果你也正站在选专业、读研或求职的路口,希望这段经历能为你提供参考和思路。
转型不必一步到位,但每一步都值得认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