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的魅力不仅在于那些top的学术资源,更在于校园里那些令人敬仰的“传奇人物”——他们可能是你午餐桌旁看似普通的老人,也可能是课堂上衣着朴素但侃侃而谈的学者。不过,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曾几何时,他们的名字都曾出现在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单上。
他们,就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们!
很多没有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可能会很好奇:能和这些学术巨匠们在一个校园里,甚至成为他们的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今天,我特别邀请到——启航导师Cody,他会用自己在纽约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真实经历,为大家揭开与“大神”教授近距离接触的那些精彩故事。
从严谨的理论大师到工程领域的业界泰斗 ,这些教授们用深厚的学识和无私的引导,怎样改变了我的学术轨迹?让我们一同开启这段充满启发的留学之旅吧!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启航计划的Cody导师,目前在纽约大学攻读金融工程硕士。生活在美国这么久,你问我,留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除了知识的增长和视野的拓宽,我的答案一定是:遇到过一些真的“大神”教授们。他们不仅在学术界影响深远,更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像灯塔一样指引方向。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两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教授——纽约大学的Michael L. Overton教授,以及斯坦福大学的Stephen P. Boyd教授。
纽约大学 Overton教授
🧑🏼🎓Michael L. Overton:理论扎实、系统严密的优化大师
在纽约大学的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我曾选修一门挑战满满的理论课程——《凸分析与非光滑优化》。
这门课由Michael L. Overton教授讲授,他是NYU的“银教授”(Silver Professor),在非光滑优化和数值分析领域,是享誉国际的领军人物,在学界影响深远。
*备注:“银教授”是NYU授予的top级荣誉之一,由慈善家Julius Silver的遗产支持设立,旨在加强理工科学科的发展,提升本科教育水平。获得此荣誉的教授,不仅学术造诣卓越,还在本科教学中表现突出。目前,NYU拥有75位“银教授”。
课程难点
这门课程几乎没有生动的示例,全部理论架构极其严谨。
教授“解题”的绝
Overton教授用逻辑清晰的讲述,从凸集到最优性条件,从次梯度到投影算法,逐步展开知识体系。每个定理都配有严密的证明,每一次推导都追求简洁明了。他不满足学生“看懂”,而是希望大家“真正理解”。他的教学风格冷静高效,节奏紧凑,但绝不急躁,逻辑缜密却又非常清楚。
不厌其烦,因材施教
他超级关心学生。开学伊始,他会一对一了解你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目标,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当我在研究方向上犯难时,他耐心分析,推荐大量前沿论文,帮我拨云见日。
“灯塔”引路人
在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快速发展的今天,Overton教授的课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不是“象牙塔”,而是深入理解复杂金融优化问题的根基。
他的课程不仅帮我理清了优化理论的整体框架,还让我意识到,继续深造、投身科研,或许才是我真正想走的路。
在我申请PhD的过程中,他还主动帮我反复修改研究计划,还写了极具分量的推荐信,为我的申请加分不少。
Overton教授让我明白: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深入金融优化模型、探索算法奥秘、实现学术突破的起点。结束他的课程后,我对优化领域的兴趣不仅没有被枯燥的数学吓退,反而更加浓厚。
斯坦福大学的 Boyd 教授
🧑🏼🎓 Stephen P. Boyd:全球最懂凸优化的“工程大师”
说起凸优化领域的top级教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斯坦福的 Stephen P. Boyd。他不仅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还担任三星教授(Samsung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这个头衔由三星公司出资设立,旨在表彰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学者。他是《Convex Optimization》一书的合著者之一,他的课程 EE364a 更是斯坦福人气火爆的研究生课程之一,每年都吸引全球许多学生“蹭课”。
*备注:无论是NYU的学生,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都可以通过YouTube、Edx、Stanford Online等平台免费获取他的课程内容,甚至可以直接联系教授获取授课资料。
平等、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我选择修读纽约大学的凸与非光滑优化课程之前,我其实挺担心自己基础不够扎实,特别是在非光滑问题和带约束的最优性分析方面存在盲区。于是,我鼓起勇气写信给 Boyd 教授,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议,还想知道是否能旁听他的冬季课程 EE364a。令人惊喜的是,他非常热情地回应了我。
授人以渔,传授智慧
他的回复中不仅附上了整套课程的推荐书单(包括他自己写的教材、练习册和 CVXPY 工具包),还告诉我课程将在冬季学期结束后全部公开在斯坦福的教学平台,鼓励我同步学习。同时,他还根据我的情况,提出了一些预习建议,比如强调我需要重点掌握对偶理论(duality theory)、卡恩-库恩-塔克条件(KKT conditions)以及Proximal Methods的内容。这种毫无保留地欢迎校外学生的开放态度,让我由衷敬佩。
这两位教授对我的影响
在随后的学习中,我一方面系统地学习了 Overton 教授的课程,另一方面还同步旁听 Boyd 教授的视频讲解。从不同角度探索凸优化的世界,不仅让我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我的博士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回想这段海外深造的旅程,令我最感到幸运的,绝不是完成了多少项目或修了多少学分,而是遇到两位真正影响我方向的老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严格训练,也在关键时刻为我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和真诚的帮助。
在美国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教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他们的专业能力令人敬佩,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和投入——耐心倾听你讲的困惑,愿意帮你修改研究计划,甚至为你写那封重要的推荐信。
我一直认为,能遇到这样的“学术大牛”,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提醒:在自己不断成长、积累能力的时候,也要回馈身边的同学。哪怕只是一份笔记、一句建议,都是推动大家共同前进的力量。
最后的话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大家。如果你对美国的硕博申请、职业发展、实习科研、GPA提升、暑期项目、转学、专升硕等方面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