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每年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都堪称一场备受瞩目的学术盛事。2025 年 6 月 19 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最有公信力机构 QS Quacquarelli Symonds(QS)正式揭晓 2026 年世界大学排名。自 2004 年首次发布以来,QS 排名凭借其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大学评价标准之一,深刻影响着留学生的院校选择、企业的人才招聘策略,甚至各国的人才引进政策走向。
QS 排名的评估维度涵盖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比例、论文引用率等多个关键指标,从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到行业认可度等方面,对全球高校进行整体考量。这种多维度的评估方式,使得 QS 排名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了全球教育界和职场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 2026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的舞台上,英国大学再次展现出其卓越的高等教育实力。尽管全球高校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英国院校依然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卓越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在世界高等教育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次排名结果显示,在世界大学排名 TOP前100 中,英国大学占据 17 所,较去年新增两所,分别是谢菲尔德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强势回归,不仅彰显了自身实力的提升,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势。在 TOP200 的榜单中,英国大学共有 28 所入围,其中英国女王大学历经 5 年的沉淀与发展,成功重回世界 TOP200 榜单,再次证明了英国高校在不断进取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院校在全球排名中的地位十分稳固。本次排名中,英国共有 4 所大学进入全球前 10,成为 TOP前10 中代表院校数量前茅的国家之一。帝国理工学院(QS TOP2)继 2015 年 QS 排名后,于 2025 年凭借超强实力夺回全球第二的位置,并在 2026 年 QS 排名中连续第二年保持这一佳绩,打破了传统 “牛剑”(Oxbridge)的双雄格局。帝国理工学院在工程、医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尤为突出,其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推动着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研究机会,稳固确立了其作为全球优质科技类大学的地位。
牛津大学(QS TOP4)作为传统强校,延续着其强大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在全球 TOP5 的地位十分稳定。牛津大学的人文、社科和医学三大领域堪称世界领衔,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学术氛围浓厚,众多学者汇聚于此,培养出了无数在各个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人才。从古老的学院制教学模式到先进的科研设施,牛津大学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剑桥大学(QS TOP6)同样凭借自身强劲的实力,在全球 TOP前10 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剑桥大学的学术成就举世闻名,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学校独特的学术传统和创新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追求卓越。其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学术的进步,也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革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伦敦大学学院(QS TOP9)与 2024 和 2025 年 QS 排名保持一致,连续多年稳定在全球前 10 的位置。作为英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UCL 拥有 968 个本科及研究生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专业选择。学校的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从人文社科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并且在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卓越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其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多元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列前茅学子。
除了这四所优优质院校,英国其他高校在本次排名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伦敦国王学院(QS TOP31)凭借全球典范的教学和前沿的研究能力,在本次排名中较去年上升 9 位,展现出突飞猛进的上升趋势。作为英国第四古老的大学,KCL 在人文、法律、科学(包括精神病学、医学、护理学和牙科等广泛的健康领域)以及包括国际事务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学校拥有标杆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爱丁堡大学(QS TOP34)作为世界无与伦比的大学之一,提供涵盖 60 个不同学科、875 个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以及来自 150 多个学科的 300 多个授课课程和涵盖广泛学科领域的 70 多个在线课程。在过去 10 年里,共有来自 180 多个国家的学生在爱丁堡大学学习,目前在校学生近 50,000 名。爱丁堡大学凭借丰富的课程设置、卓越的教学质量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持续吸引着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学生。
曼彻斯特大学(QS TOP34)同样表现出色,作为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科学、工程、生物、医学和健康等各个领域都实力雄厚。在 QS 排名中,有 44 个学科位列英国前十。曼大是英国大规模的单一校区大学,坐落于全球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曼彻斯特的中心地带,拥有来自 160 多个国家的学子。学校与当地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其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认可。
布里斯托大学(QS TOP51)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上升,对比 2025 年 QS 排名提升了 3 名,自 2022 年至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升趋势。布大为学生提供 600 多个英语授课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学生在先进的设施中学习,师从各自领域的领军学者。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QS TOP56)作为英国 G5 院校之一,与牛津、剑桥、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齐名,在政商界拥有超高知名度,培养了许多政商界大咖。LSE 在政界、商界、学术界极负盛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科学大学之一。学校的学术研究聚焦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其研究成果对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华威大学(QS TOP74)是一所拥有卓越学术和研究标准的世界无与伦比的大学之一,拥有商科、工程、社会科学等优势学科。学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共计 458 个课程项目,拥有来自 150 多个国家的 28,000 多名学生。华威大学以其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紧密的行业联系,培养出了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卓越人才。
伯明翰大学(QS TOP76)在竞争激烈的排名争夺中,通过卓越的教学和世界领衔的研究实力,较 2025 年 QS 排名上升 4 名,夺得 TOP76 的位置。自 2023 年以来,伯大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作为最初的 “红砖” 大学和著名的罗素集团成员,伯明翰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出色的表现。
格拉斯哥大学(QS TOP79)常年位列世界百强,拥有四所学院,提供 700 多个本科学位,是英国课程设置最广泛的大学之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在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利兹大学(QS TOP86)是英国最受毕业生招聘人员青睐的五所大学之一(High Fliers Research),也是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拥有来自 170 多个国家的 38,000 多名学生。利兹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术研究、实践教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南安普顿大学(QS TOP87)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和罗素集团的创始成员,常年稳定处于世界前百的梯队当中。学校为学生提供 558 个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尤其在传统强势科目计算机、电子电气等领域,每年申请季竞争都十分激烈。南安普顿大学的科研实力雄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谢菲尔德大学(QS TOP92)凭借超强实力一跃提升 13 位,重新回到世界前百的行列当中。作为罗素集团大学成员,谢菲尔德大学拥有世界领衔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 227 个本科和研究生项目。学校拥有 40% 的国际学生,是中国学生非常喜爱申请的大学之一。其在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杜伦大学(QS TOP94)是全球杰出的教学、学习和研究中心,汇聚了众多杰出人才,拥有独特的历史底蕴。学校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共 682 个,商科、考古学、法学、教育学等都是备受欢迎的优势学科。杜伦大学的学院制传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诺丁汉大学(QS TOP97)在本次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上升 11 位,荣誉回归世界 TOP前100 梯队当中。作为屡获殊荣的校园,诺丁汉大学为学生提供 543 个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项目,拥有来自 150 多个国家的学生,国际生占 27%。诺丁汉大学也是英国最受雇主青睐的大学 TOP3(《2024 年毕业生市场报告》),并连续 3 年位列 TOP5,其毕业生受到领先公司的高度赞赏与认可。
然而,在关注 QS 排名的同时,也需要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不能仅仅看当年的排名,更要关注近年的排名趋势。因为对于不同时间定校申请及毕业求职时,都会有新的 QS 排名发布。对于 2025 年 9 月入学的同学,选校时可参考 2025 年 QS 排名,在入学前会发布 2026 年 QS 排名,而毕业求职时则需参考 2027 年 QS 排名;对于 2025 年 9 月申请的同学,选校参考 2026 年 QS 排名,入学前发布 2027 年 QS 排名,毕业求职参考 2028 年 QS 排名。
QS 全球大学排名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它被各国留学生作为择校的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就业机会和城市落户资格等实际问题。但需要明确的是,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术能力,在留学的过程中,同学们还会收获跨文化交流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不同的能力,开拓更广阔的发展可能性。因此,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正确的决定,QS 排名可以作为择校的参考之一,但绝不是单一的参考标准,同学们在选择院校时,切勿盲目跟风,应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职业发展规划以及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特色,做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