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适应是许多国际学生赴英留学后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2025年,不少英国高校在“包容性校园建设”方面出台新政策,试图帮助学生更快地建立归属感。从课程设计到学生活动,这些变化真实存在,影响着留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状态。本文将盘点这一趋势,并为学生提供适应建议。
正文
一、什么是“包容性校园”?
包容性校园(Inclusive Campus)强调的是一种让不同背景、语言、文化的学生都能平等获得资源、表达意见、融入社区的环境。
具体表现包括:
在课程中提供多语言资源或多文化案例;
教学中尊重不同文化表达习惯,鼓励多角度讨论;
提供种族平等、心理健康、LGBTQ+等支持资源;
举办“文化共享周”、“国际节”等活动增强互动。
二、2025年有哪些代表性新举措?
利物浦大学设立“International Peer Advisors”项目,配对新生与高年级国际生;
伯明翰大学上线“多语学生反思平台”,允许以中文、阿拉伯语等提交课程前期感想;
诺丁汉大学增设“Silent Study Pods”及“Quiet Hour”活动,照顾不同文化对公共空间的理解与使用习惯。
三、国际学生如何更好融入?
主动加入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或研讨小组,建立学术型社交圈;
关注学校官网及学生会公众号,参加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讲座或工作坊;
利用“Welcome Week”“Buddy Scheme”等资源,提前与同校同乡建立联系;
若遇到文化冲突或表达障碍,及时向导师或国际事务办公室沟通,避免误解扩大。
结论
2025年的英国高校在文化包容性上呈现更加细致的努力。留学生不再是“被适应”的一方,而是包容共建的关键力量之一。主动参与、积极沟通,是提升归属感与学习体验的重要路径。